2025年5月5日

防输血染艾滋,应建立“无过错赔偿”机制

  • 包头晚报
  • 张颖辉
  • 2015-01-08 22:13:43

福建艾滋女童毛毛因何感染?家人在排除母婴和性传播后,认定毛毛在8个月大手术时输血是“罪魁祸首”。福建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对此高度重视,成立了调查组。在痛苦和煎熬中,毛毛和家人在等待政府部门的调查结果。社会各界也在等待。(据1月6日人民网)

平心而论,艾滋病被感染者对于一个家庭无疑是灾难性打击。而对于福建艾滋女童毛毛因何感染?在疑输血染艾滋的认证上,已令其家人无比煎熬。何况,在认证结果出来之后,毛毛家人又或将踏上维权之路,不难想象,他们的生活将陷入何等绝境?

输血是否感染艾滋病,以下两方面的困境不能回避:
        一方面,输血的常见风险之一,是存在传播艾滋病、乙肝、丙肝等病毒性传染病的风险。如果献血者感染上述病毒后献血,该血液在检测时正巧遇上“窗口期”未能检测出来,临床使用就会导致受血者感染上述病毒。但目前血液中病毒检测“窗口期”仍是世界难题,其带来的输血风险还不能消除。

另一方面,由于难以确定医疗机构的过错责任,法律诉讼增多又无形中导致“防御医学”,对病人、对社会极其不利。虽然1998年开始施行的献血法和2010年的侵权责任法都规定了血液问题的赔偿责任,但病人难以找到血站或医院违规的过错证据,这类案例可能会拖得很久,最后可能是多败俱伤。

因此,对输血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患者,最好不妨建立“无过错赔偿”机制,即:不强调追究哪一方责任,只要患者由于受血或者使用血液制品而受到损害,并能够证明自身感染艾滋病病毒与受血或者使用血液制品的行为有着直接因果或显著相关关系,就可以通过这种社会补偿机制获得补偿。这种机制,自然会把各方关注“重心”放在评估受害人是否有资格获得赔偿,而不是在鉴定血站和医院的差错在哪里。最终既能使输血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受害者得到公正的赔偿,又能使血站和医院维持正常的工作秩序,有效促进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客观地讲,当下及今后,因技术所限不能检出艾滋病病毒的案例可能会逐渐增加,建立“无过错赔偿”机制,只需引入“基金会、商业保险、政府赔偿”等,岂不是破解了一道社会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