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指出,近年来,随着云南省艾滋病疫情的转变,大量外籍感染者被发现,但由于国家现行艾滋病防治政策以及云南省都没有针对外籍感染者管理的政策措施,使之成为了边境地区艾滋病防治工作难点,将严重影响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顺利推进。
近年来,云南省防治艾滋病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由于云南与缅甸、越南、老挝接壤,边境地区经贸和人员往来活跃,前来经商、务工的外籍人员以及涉外婚姻日益增多,由此加大了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压力和负担。
“2014年,德宏州登记的外籍务工人员有39023人,在公安机关备案的跨境婚姻外籍人员有12551人。而实际数量还更大。”苏洪涛说,截止2014年11月,德宏州累计报告的艾滋病感染者中,外籍感染者比例达到28.6%。同时,在对外籍吸毒者、性工作者、自愿咨询检测人员、孕产妇、新婚登记人群等五类重点人群进行持续检测发现,外籍人士艾滋病感染率都明显高于中国籍同类人群。由于这些人流动性大、语言交流不便、随访管理难度大,甚至还有一定程度上的管理盲区,极易造成艾滋病疫情在国内的传播蔓延。
据悉,为控制边境地区外籍感染者传播艾滋病,德宏州开展缅籍艾滋病感染者综合管理试点办法,对居住在当地的外籍人员进行基线调查,掌握其行业分布和流动特点等情况,对其中重点群体进行HIV抗体检测,对新发现的外籍感染者进行指纹录入管理。同时对外籍感染者和外籍艾滋病人进行随访、母婴阻断、抗病毒治疗和转介等服务和管理,以减少和控制艾滋病的传播。
“实践证明,通过抗病毒治疗可以提高感染者的免疫力,降低传播的危险性。”苏洪涛指出,对外籍感染者的管理需要多部门配合联动以及专项经费的支持,但是由于国家现行艾滋病防治政策以及云南省对外籍感染者管理及抗病毒治疗等相关政策缺失,因此也没有相应的专项防治经费。截止2014年,德宏州累计管理和开展抗病毒治疗的外籍感染者达691人,在治514人,经费支出近360万。这对经济不发达的边疆民族地区,加重了地方财政的负担。
对此,苏洪涛等政协委员建议,为巩固艾滋病防治工作成果,根据云南边境地区艾滋病流行、传播及防治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应及时调整艾滋病防治政策,补充和完善对边境重点地区外籍人员的管理和感染者的干预、治疗、管理等相关政策,并安排相应专项防治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