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魏 敏)日前,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10个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省(区),接受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督导。督导组认为,“十二五”期间,10个省(区)在组织管理、临床救治、病人管理与服务等方面取得了进展。试点省(区)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数累计24706人。
10个省(区)明确了工作职责和运行机制,制订并逐步完善了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实施方案及相关管理制度。在医疗科研、病人管理、临床检测等方面促进中西医资源共享,探索了中西医协同治疗艾滋病的管理模式。如河南、广东、广西等省(区)建立了统一组织领导、统一病例筛选、统一督导检查的中西医临床救治机制。
在临床救治方面,各省(区)完善了临床救治网络,根据艾滋病病人分布和治疗需求情况,设立了126个中医药治疗点,依托省级中医临床救治专家组,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的临床实践指导和技术能力培训,共举办培训班101次,培训基层医务人员4650人次。完善了中医临床技术方案,实行统一技术方案指导下的个性化辨证论治,专家通过巡等为每一位病人辨证开具和调整处方,基层医务人员根据处方定期将煎煮好的中药汤剂送到病人手中,最大限度确保了服药安全。云南、安徽、四川、河南、广西、湖南等省(区)针对外出打工人员,研制了携带方便的中药院内制剂,受到患者欢迎。
以病人为中心,多样形式的管理与服务模式已趋成熟。河南、安徽采取专家定点定期巡诊、基层中医医师提供治疗等方式,对因有偿供血感染艾滋病范围相对集中的农村病人提供中医药服务。广东中医药部门与司法部门密切合作,在当地监狱为300多名艾滋病人员进行中医药治疗。云南在强制戒毒所为吸毒感染艾滋病人员进行治疗,摸索了适合吸毒群体的诊疗管理模式。
各省(区)坚持以临床研究为主带动基础研究、药物研发、疗效评价研究和标准化研究,参加和主持了160余项厅局级以上课题。10个省(区)中有8个作为临床科研协作组牵头单位,分别对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相关常见病症总结归纳,形成了中医诊疗方案。运用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数据信息采集软件,进行系统分析和临床验证。河南、广西、云南、湖北等省(区)获得厅局级以上科技成果奖42项、国家发明专利16项、国际发明专利1项,发表论文800余篇。
各地在防治艾滋病工作中加大国内外医学合作。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纽约阿尔巴尼医学院在多个领域开展合作。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与美国、泰国有关机构在中药、壮药联合抗病毒治疗方面开展研究;河南、云南、广西、广东等省(区)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专家组专家,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开展艾滋病防治学术交流,推介中医临床防治理论、方法和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