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第29个“世界艾滋病日”的年份,河南省宣传主题活动再次选择了在大学校园举行。近年来,青年学生感染艾滋病人数逐渐增多,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据记者近期采访了解到,很多艾滋病感染者事先并不知情,面对病情来袭也往往选择沉默,从而延误了治疗。专家表示,“隐蔽”的艾滋病感染者更让人揪心,“发现即治疗”的理念应在全社会尤其是高危人群中推广开来。
“隐蔽”的感染者变为“沉默的大多数”
据省疾控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0月底,我省累计报告学生病例824例。仅在今年前10个月,全省报告青年学生病例108例,居于我国青年学生报告病例逾百的十个省份之一。其中,男男同性传播比例占到77.78%。全省青年学生艾滋病感染情况仍不容乐观。
“很多年轻人都非常优秀,但在体检时却被查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不得不放弃学业和美好的前程。”河南省传染病医院艾滋病科主任赵青霞向记者谈起临床中发现的病例,感到惋惜。她分析说,随着时代的发展,青年学生的性观念、性心理趋于开放化,可是对于性病知识的缺乏及预防却令人担忧。“一些人抱着‘尝鲜’的态度去对待,但却不知其中的风险,一次高危行为就这样断送了一个年轻人的美好前程。”她说道。
受当前“谈艾色变”传统观念的影响,不少青年学生得知自己感染艾滋病病毒后选择默默承受。“这部分人群承受着生理、心理的双重打击,病情在‘沉默’中拖延,最终到住院时就发现了并发症,对身心健康带来更大的威胁。”赵青霞说。
新标准让艾滋病治疗不再设“门槛”
“隐蔽”的艾滋病感染者,对健康的危害有多大?有业内人士表示,这些未知的感染者极有可能成为传染源,传播给更多的人。“艾滋病发现越早、治疗越早,越有利于延长生命,其传染性也越小,这是防治艾滋病的关键。”赵青霞说道。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现较晚,一直是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严重问题。据悉,中国目前仍有32.1%的艾滋病感染者未被发现,这些“隐蔽”的感染者因为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疾病便一直处在进展状态,令人担心。
今年6月15日,国家卫计委发出通知,调整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标准,对于所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新标准均建议实施抗病毒治疗,即“发现即治疗”;同时坚持自愿原则,不得强制实施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新标准不再设置CD4这一门槛,即对于这种人体免疫系统中的一种重要免疫细胞,新标准不再限定‘门槛’,所有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都将实行发现即治疗。”赵青霞说,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早期治疗不仅可使感染者获益,从公共卫生角度看,治疗覆盖率的增加也将对普通人群起到保护作用。
另据了解,郑州市疾控中心与河南省传染病医院合作,将CD4细胞检测和艾滋病病毒载量检测交由医院来做,数据反馈时间大大缩短,实现了医防携手提速“发现即治疗”。
“如今,国家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服务已全面覆盖,但很多高危人群仍然不愿主动检测。”赵青霞表示,从全国数据看,“发现即治疗”成效初显,新的艾滋病治疗标准和治疗理念,应以科普形式广泛向高危人群传播,鼓励高危人群早检测、早发现、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