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海波和乐昌监狱十一监区服刑犯喝茶交流。受访者供图
如果不是因为关押着两百多名艾滋病犯人,仅从外观和内部构造来看,乐昌监狱第十一监区与相邻的其他监区并没有什么不同。
因无相关经验可借鉴,也缺少相关制度来规范,十一监区在成立的前两年处于摸索状态,犯人普遍无视监规纪律、不服从管教,这栋隐藏在被高墙电网封闭的大院最深处的监舍楼,曾被认为是座不折不扣的“火山口”、“炸药库”。
接受记者采访时,夏海波说,2011年6月,他临危受命来到十一监区担任监区长,曾看到刚分配来的年轻警察蹲在院子角落抹眼泪,“那一幕真的让我心酸”。正是为了改变这种局面,6年来,他带领十一监区全体警察,探索出一套完整的艾滋病罪犯管理体系。
变
划红线和底线,以心换心
乐昌监狱于2009年开设的十一监区,是全省首批集中关押艾滋病犯人的专管监区。监区成立前两年,犯人无视监狱管理规定,抗拒管教,动辄威胁、辱骂管教警察,引发“5·31”事件。
2011年6月,时任第二监区监区长的夏海波担任十一监区监区长。上任后,他与同事研究后发现,犯人很容易因同乡、同案、病情等组成小团体,成为监区管教的最大隐患。
“监区刚成立时,乐昌监狱原有的艾滋病犯人只有六十几个,但从粤西地区调配过来的有一百多人很容易抱团抗拒管教。”夏海波针对性地调配犯人,打散原有小团伙,将监区划为三个分监区,其中一分监区关押一级疾病预警罪犯,留仓管理;二、三级分监区则关押二级疾病预警罪犯,适当组织日常生产劳动。
他给犯人划了一条“红线”和一条“底线”,“红线”是不准辱骂、恐吓、对抗管教警察,“底线”是犯人之间有矛盾、冲突,其他犯人不准参与。“我们重新提出了‘有诉必应’的规定,犯人提出的合理诉求要全力以赴解决”,他说。
2012年12月,十一监区犯人秦明(化名)即将刑满出狱,家属却拒绝来接人。“秦明身患艾滋病,且有间歇性精神病,我们决定送他回家”,李少华回忆,夏海波带着两名警察冒着严寒驱车24小时,送秦明回到四川,但其家人拒绝相见,“离开时,夏监区长自掏腰包2000块钱,让他找份工作,他一下子就抱住夏监区长的大腿,嚎啕大哭”。
夏海波称,他在“从严治犯”之外,还提出了“以仁育犯”“以爱感犯”,带领全体警察主动与犯人接触,“用真心换真心”。
他和同事还做犯人家属工作,“引导他们理解和接受,让犯人能获得亲情的关怀。”他还经常在监区饭堂与犯人们一起吃饭,监督伙食质量。每年大年初一的早上,他会准时出现在每一个监仓给犯人们拜年。
治
探索管理规范,勤奋拓荒
在夏海波的治理下,十一监区由曾经的“火山口”、“炸药库”变成全国艾滋病罪犯管理先进单位。
一次,犯人秦明(化名)因违纪被关禁闭,突发狂躁,要求见监区领导。“我赶到现场后,让他出来谈谈,他不肯,我就走进禁闭室去拉他。”夏海波回忆,等安抚好秦明,才发现手上沾一手血。夏海波没敢告诉家人和同事,偷偷做了检查。“直到确认没有感染,我悬着的心才放下”,他说。
除了职业暴露的风险,十一监区的警察有的被邻居、朋友疏远,有的恋爱失败。让夏海波颇感欣慰的是,他和同事的实践探索出了《广东省乐昌监狱艾滋病罪犯管理实施细则》、《艾滋病罪犯分类管理规定》等系列规章制度,使艾滋病罪犯管理走出无章可循的尴尬。
由当初的“救火队员”变成艾滋病罪犯专管的“拓荒者”,2014年,接管艾滋病监区3个年头的夏海波被评为“全国监狱劳教(戒毒)系统先进个人”,2017年被评为“感动南粤———广东监狱系统践行核心价值观十大人物”,乐昌监狱十一监区也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