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落的短发,整齐的墨蓝色警服,带着笑意的眼神,段兴锯在云南省第二女子监狱十监区里忙碌着。
云南省第二女子监狱是云南省唯一一所集中关押女性特殊病服刑人员和外国籍服刑人员的监狱,十监区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监区,在这里,集中关押了全省女性艾滋病服刑人员,段兴锯是这个监区的副监区长。
工作中的段兴锯
家人有什么想法?女儿的话让她感到欣慰
段兴锯1996年参加工作,至今已从警二十余年,始终坚守在监管改造工作第一线。
“2012年我们监区成立,成立之前我就专门问了问我们家的人,说要是我来这个艾滋病监区工作,他们有什么想法?”让段兴锯安心地是,家里人都不介意更不反对。“我丈夫也是同行,他说只要我依法依规地管理,按照工作要求,都是一样的管理服刑人员。”
段兴锯的女儿曾问她,是不是不可以告诉她的同学和老师,自己的警察妈妈在艾滋病监区工作?“我告诉她:服刑人员和我们一样都会生病,艾滋病也只是其中一种病,你可以告诉同学和老师,这只是一种病,生病了正常处理就行。”
“嗯,对的,我知道艾滋病只有三种传播途径,其实我们要多了解才能知道这些知识。”女儿接下来的话让她感到欣慰。
段兴锯刚开始会有些顾忌和别人提起自己的工作是和艾滋病服刑人员待在一起,但后来她觉得其实并不需要刻意回避,“坦然面对是最好的,我的朋友同学知道我的工作后都很佩服我,还经常开玩笑说我走路带着风呢。”
真心对待服刑人员 从认识她的名字开始
2012年11月26日,云南省第二女子监狱十监区正式成立,由于段兴锯从2009年9月就开始管理特殊病服刑人员,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在监区成立之时,她被任命为副监区长,主要分管监区的监管改造工作。
2012年至今,艾滋病服刑人员有的来有的走,段兴锯总是尽力记住每一位服刑人员的信息,“一些少数民族服刑人员的名字读起来很拗口。”在监区墙上贴着的服刑人员信息小卡片上,有的服刑人员的名字不仅是由民族语言音译过来,字数甚至达到了五、六个字,但段兴锯能记住监区80%以上服刑人员的姓名,她甚至能说得出很多人的家庭住址、家中有几位成员和家庭经济情况。这里的每一个服刑人员的基本情况都记在段兴锯的笔记本里,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她没有秘诀。
段兴锯始终认为,在管理过程中要真心对待服刑人员,她们对警察们的信任源于警察的付出,“从认识她的名字开始,这是最基本的尊重和关怀,只有从这些细节处体现我对她的关心,她们才能真正的相信你,真心换真心嘛。”
在管理服刑人员的过程中,段兴锯坚持严字当头,“虽然她们生病了,但是也需要接受法律的制裁。”她这样概括自己与艾滋病服刑人员的关系——像父母对子女,像医生对病人,像老师对学生。
“她们把我当朋友当亲人”
艾滋病会引起多种并发症,当服刑人员生病时警察们都要带她们到医院就诊,而就诊过程中,段兴锯经常不带手套就抱服刑人员到诊疗床上。
一次,服刑人员需要做核磁共振检查,因为对陌生环境和病情感到害怕,服刑人员提出想要段兴锯陪同。
“你陪着她倒是不影响检查过程,但是对你会有辐射。”段兴锯听完医生的解释,并没有在意辐射对身体的危害,她握紧服刑人员的手,说着安慰的话,一起做完了检查。
段兴锯性格乐观又活泼,在监区里也总是笑呵呵地面对大家,“我不想因为我表现出情绪不好就影响她们的心情,我开心她们也开心,才会来找我谈心事。”曾经段兴锯请假一周,回岗后,服刑人员见到她就说:“队长几天不见,怎么瘦了呀1 她的付出也让服刑人员越来越依赖她。
在十监区,不当的行为操作或是意外可能会面临被感染的风险,但她总是说:“这是职责使然,因为总得有人来做这份工作。况且没有优秀的集体,就没有优秀的个人。”
“我忘不了她对生命留恋的眼神”
如何降低职业暴露风险,是十监区每一位警察都需要学习的,而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强自我保护。为此,除了监区内部干警之间的经验交流分享,监区还邀请省内传染病专家为监区警察进行深入培训,提高干警自我保护能力和对犯人抗“艾”治疗中相关反应的认识和处理。
云南省第二女子监狱十监区监区长王丹也从刚成立监区时没有经验到现在能把经验做成新警察学习专用的PPT。“人都是有感情的,我们和服刑人员朝夕相处,有时候就像她们的家属。”
当有服刑人员走到了生命最后的日子,警察就成了她们最依赖的人。“有病犯在医院想见我们,我们赶过去看她。”第一个出现在病犯身边的总是她们。在王丹她们折返途中,病犯再次提出想见警察一面,“我们又折回去看她,我忘不了她对生命留恋的眼神。”一小时之后,病犯离开了人世。
在监狱警察的工作中,会遇到一些病犯不知道自己患了艾滋病,更不了解艾滋病的危害,女警察们就为她们讲述艾滋病的科学治疗,列举抗“艾”治疗的成功案例,“我们这里有少数民族服刑人员,我们就把这些知识用少数民族语言翻译出来,告诉她们。”
据统计,云南省第二女子监狱十监区女警察的平均年龄仅有3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