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0日

广西艾滋病集中管理防治攻坚以爱疗“艾”

  • 法制日报
  • CHAIN
  • 2018-12-11 15:19:00
戒毒警察的十年红丝关怀路

“在这里,我才真正感受到做人的尊严。”阳光透过玻璃照进食堂,躲在一角的艾滋病戒毒人员董维明对《法制日报》记者说。

高墙、警官、戒毒、艾滋,这里是广西司法行政强制隔离戒毒所艾滋病集中管理大队,也是警察直面艾滋病毒的“战场”。感染艾滋病的吸毒人员,令人望而却步的群体,在这里,被“不抛弃、不放弃”地温柔对待。战斗在防治艾滋病前沿的“勇士们”,身穿警服,展现担当,十年红丝关怀路,哪怕面对一次次的职业暴露危险,仍爱岗敬业,无悔付出。

社会优质医疗资源延伸入所

11月22日上午9时,来自3家不同医院的专家陆续赶到广西第二强制隔离戒毒所。广西脑科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睡眠医学科主任潘丽妹径直走进所里新建的戒毒医疗中心,几位持续失眠的戒毒人员在排队就诊。

吸毒特别是吸食新型毒品的人极易出现幻觉、幻听、被害妄想症等心理疾病,广西第二强制隔离戒毒所把专家请进所里,让戒毒人员不出场所就能得到及时专业的诊疗指导。

过去,戒毒人员身体出现异常所内医院无法治疗时,需要警察护送到外面的医院就诊。1:3的比例配备警察,耗费大量资源。近年来,广西第二强制隔离戒毒所把握时机牵线搭桥,开始把所外优质医疗资源陆续请进来。

柳州市柳江区人民医院与广西第二强制隔离戒毒所构建医共体,每周一、周四上午,医院派出两名医生到所里巡诊,周三下午会诊。今年以来,已有100多人次到所里出诊。

“我们可以说是举全院之力,优先考虑,为强戒所开设了绿色通道。”柳江区人民医院副院长韦美发说。

艾滋病集中管理大队是所里最特殊的大队,经过努力,广西第二强制隔离戒毒所在全国首创专科医院把病区开设到艾滋病集中管理大队。今年5月,广西龙潭医院在该所艾滋病集中管理大队二楼设立病区,专科医院专家和所医院医生共同会诊。

将社会优质医疗资源延伸入所,广西第二强制隔离戒毒所的医疗水平实现质的飞跃。“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补齐戒毒场所传染病医疗资源不足、防治水平和防控能力不高的短板,大大提升了诊疗服务质量和技术保障能力。”广西第二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毒医疗中心副主任黄诗靖说。

目前,广西第二强制隔离戒毒所、第六强制隔离戒毒所、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分别成立了艾滋病集中管理大队,与社会各医疗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机制,还实现了远程会诊协作,确保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管理、治疗及转诊转介机制通畅。

不抛弃不放弃以爱疗“艾”

董维明是第二次被强戒的戒毒人员。2008年第一次到广西第二强制隔离戒毒所进行艾滋病病毒筛查时,被确诊感染艾滋病毒。

“艾滋病不可怕,可怕的是社会的歧视”。解戒出所后,除了妻子和一名最要好的亲人,董维明隐瞒了自己的病情。他的心变得敏感多疑,到医院就诊时,接诊医生知道他病情后下意识往凳子上靠的动作,都在他的心里留下阴影。

今年董维明再次被送到广西第二强制隔离戒毒所强制隔离戒毒后,被分到了艾滋病集中管理大队。没过多久,董维明觉得自己浑身乏力,无法行走,只能躺在床上。经过所内治疗无效后,大队组织警力带他到所外就医。在医院检查时,大队长谭庆坦二话不说直接把董维明抱起放到病床上,检查完又从病床上抱起来放到轮椅上。

“那一抱,暖了我。”谭庆坦无意中的举动,温暖了董维明的心。检查结果显示董维明身体无大碍,董维明彻底解开了心结,积极治疗戒毒。

集中管理大队里,最不缺少的,就是尊重和关怀。

广西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艾滋病集中管理大队,一名戒毒人员在周记中写道:演出时,大队长李慧帮我整理腰带,没想到警官丝毫不避讳,让自卑的我突然有了积极戒毒的动力。

戒毒人员雷芳小腿外侧因长期注射患有脉管炎,去年4月的一天,她不小心抓破注射伤口,鲜血顿时喷射而出。雷芳情绪激动,在宿舍、楼道里狂奔,鲜血流了一地。中队长黄燕球当机立断,带上手套立即用止血带按压伤口,及时制止事件发展。

“我以为我要死了!幸好有黄警官在,在外面,肯定没有人理我。”雷芳感动不已。

职业暴露的风险如影随形。所医院的医生、护士与艾滋病戒毒人员的接触最为频繁。

广西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医院副院长唐茂珠说:“大家压力都很大,但这份工作必须要有人做,我们承担起来了,就要做好。”

如今,广西司法行政3个强制隔离戒毒所艾滋病集中管理大队均已成立10年,从原来的零星收治、分散管理到大批量收治、集中管理,戒毒人员从自伤自残、静坐、绝食、打架斗殴到主动接受配合治疗,实现了规范化的管理治疗模式,警察们用真心、爱心、热心铺就了一条红丝关怀路。

人文关怀延伸至后续照管

强制隔离戒毒所内的戒毒、治疗、管理不是警察们关心的全部,在广西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艾滋病集中管理大队,她们还在操心一件大事:艾滋病戒毒人员的未来。

“告知”是极难开口的一个程序。根据所里的规定,确诊艾滋病的,按照程序100%告知。

“告知”后,戒毒人员往往会有一段长时间的心理波动。大队里很多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会对症下药,陪伴戒毒人员逐渐接受这个事实。

近3年,根据自愿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原则,广西司法行政强制隔离戒毒所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率达96.68%。

2007年,广西女子强戒所艾滋病集中管理大队专职医师黄崇娟参加国家培训班时,了解到一名福建的艾滋病戒毒人员解戒后遇到了自己的爱情,在勇敢说出自己的病情后仍收获婚姻。这个案例让黄崇娟为之一振,回到大队后,她一遍一遍向戒毒人员诉说这个真实的故事,鼓励大家勇敢面对生活,甚至享受生活。

去年,一位解戒人员结婚,邀请大队警察参加婚宴。黄崇娟怀着兴奋的心情和其他3位警察欣然赴宴。看到幸福美满的画面,黄崇娟心里又有隐隐的担心。

“你和丈夫说了你的真实身体情况吗?”私下,黄崇娟问解戒人员。

“如实说了。”

那一刻,黄崇娟心中巨石落下。这不是一件小事,黄崇娟多次和大队戒毒人员强调,“坦诚相告是法律的要求,对你们更是一种保护,如果隐瞒会给生活埋下巨大的隐患。”

如今,强制隔离戒毒所、疾控机构、公安、社区形成强效转介机制,大队警察通过电话、入户、网络等方式回访、帮扶。广西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解戒人员中已有4位成功步入婚姻,其中两人通过母婴阻断技术有了健康的孩子。更让集中管理大队警察欣慰的是,200多名解戒人员中“回来”的很少。

医者仁心。“治疗是最好的预防!”黄崇娟说。

“如果他们能按时吃药治疗半年以上,病毒载量就会下降,传染性就会大大减少,对社会也是一种保障。”黄崇娟和同事们呼吁,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让艾滋病戒毒人员能够得到连续性的抗病毒治疗。

(文中戒毒人员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