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大传染病。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2019年,各地、各部门和全社会深入贯彻《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和《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全面落实各项艾滋病防控措施,防治工作取得显著进展。
艾滋病疫情持续控制低流行水平
一是聚焦重点环节。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宣传部、中央政法委和教育部等10部委联合印发了《遏制艾滋病传播实施方案(2019—2022年)》,聚焦性传播和消除母婴传播,针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和重点环节,精准实施六大工程,明确任务分工和督促各地落实。
二是聚焦重点地区。针对“三区三州”等艾滋病疫情严重和深度贫困地区,加大对口支援、经费和技术支持力度,推动四川省凉山州艾滋病防治与健康扶贫攻坚行动,相互借力。
三是聚焦重点人群。针对青年人和青年学生,教育部和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明确部门职责,落实防控任务,动员社会力量深入推进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
四是聚焦创新引领。启动第四轮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以遏制艾滋病性传播为主攻方向,以疫情严重地区为重点,不断探索创新防治模式,发挥稳定疫情和引领示范作用。
五是聚焦社会参与。积极鼓励和支持学协会、社会组织、企业、社会公众人物、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2019年通过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基金5350万元支持598个参与艾滋病防治的社会组织。
六是防治工作取得显著进展。进一步加大检测和治疗策略,最大限度发现和治疗艾滋病感染者。2019年1—10月,全国共检测2.3亿人次,新报告发现感染者13.1万例,新增加抗病毒治疗12.7万例,全国符合治疗条件的感染者接受抗病毒治疗比例为86.6%,治疗成功率为93.5%。截至2019年10月底,全国报告存活感染者95.8万,整体疫情持续处于低流行水平。
全面精准落实《遏制艾滋病传播实施方案(2019—2022年)》六大工程
目前,艾滋病经输血传播基本阻断,经静脉吸毒传播和母婴传播得到有效控制,性传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2019年1—10月新报告感染者中,异性性传播占73.7%,男性同性性传播占23.0%。疫情分布不平衡,波及范围广泛,影响因素复杂多样,防治形势仍然严峻,防治任务更加艰巨。
下一步,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和部门职责,动员全社会参与,创新防治策略,全面实施“六大工程”。
一是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程。增强个人健康责任意识,提高宣传技术水平,提高居民、流动人口、老年人、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人群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是艾滋病综合干预工程。实施宾馆等公共场所安全套摆放全覆盖,加大互联网线上和线下综合干预力度,试点和推广暴露前、暴露后预防措施,对夫妻一方感染艾滋病家庭开展综合干预。
三是艾滋病扩大检测治疗工程。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利用自愿咨询网络动员易感染艾滋病行为人群检测。加强医疗机构重点科室主动检测服务,推动互联网预约检测和自我检测。对感染者实施应治尽治策略,不断提高治疗服务质量。
四是预防艾滋病社会综合治理工程。依法打击涉及艾滋病传播危害的相关违法犯罪行为,对抓获的卖淫嫖娼、聚众淫乱等人员进行艾滋病检测,对检查发现的感染者加强重点管理并开展抗病毒治疗。加强合成毒品等物质管控,加强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管理。
五是消除艾滋病母婴传播工程。落实预防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措施,加强感染艾滋病育龄妇女健康管理和指导,规范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婴儿抗病毒治疗。提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综合服务水平,以省为单位逐步开展消除母婴传播工作。
六是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工程。完善和落实疫情通报机制和定期会商机制,成立由校领导牵头的艾滋病防控领导小组,落实初中学段6课时、高中学段4课时的预防艾滋病教育时间,落实普通高等学校、职业院校预防艾滋病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