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小组主要参与人员吴明一博士(左)与他的学生 杨帆
艾滋病的治疗是世界难题,但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即一种名为糖胺聚糖的抗艾滋病天然产物及其衍生物可以通过作用于膜糖蛋白,阻止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侵入健康的细胞,这一研究或将为艾滋病防治提供一种新的理论参考。
病毒被阻于细胞外继而被清除
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的赵金华研究员介绍,新机制抗艾滋病天然产物可以阻止HIV病毒侵入健康的细胞,其机制是天然产物可以结合HIV用于识别和侵入宿主细胞的糖蛋白。
“通俗讲,在HIV病毒没有进入人体免疫细胞前,这些天然产物就能与HIV病毒蛋白结合,使病毒失去活性无法进行繁衍,阻止HIV病毒侵入健康的细胞。这样,人体就能靠自身的免疫系统去‘清除’失去活性的病毒,避免对人体正常细胞功能的影响。”赵金华解释。
赵金华说,该研究组自2010年组建以来,在新型抗艾滋病天然产物发现方面,对十余种中药材进行了化学研究,获得了系列类糖胺聚糖化合物。经与昆明动物所郑永唐教授研究组合作,对这些化合物的活性进行系统筛选,发现这些化合物大多具有强烈的抗HIV活性。
最近,研究组中的吴明一博士和中山大学的研究人员又对这些天然产物进行较深入的研究,发现糖胺聚糖及其衍生物作用于HIV病毒的膜糖蛋白保守区,并且较为清晰地揭示了它们如何抑制HIV病毒的奥秘。
能否开发为药物还需长期研究
吴明一表示,HIV病毒基因容易发生突变,这是抗病毒药物容易产生“耐药性”的原因。所以,这项研究的积极意义就在于,所发现的天然产物作用于不容易发生突变的蛋白质的保守区,理论上能够有效避免耐药性的产生。
HIV病毒所致的艾滋病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虽然近年来以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鸡尾酒疗法”为代表的艾滋病药物治疗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因为这种疗法作用于HIV病毒本身,所以存在着难治愈、副作用严重、容易产生耐药性等问题。
“我们只是对这一天然物质作用于HIV病毒的机理进行了基础研究,开发为药物并用于临床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我们希望可以通过这一研究,为艾滋病防治提供一种新的理论参考。”吴明一说。
(许孟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