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艾滋病,很多人都会避而远之,然而,在岑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却有一支预防艾滋病的“娘子军”,她们克服世俗偏见,深入第一线,为高危人群进行咨询、检测和干预,遏制艾滋病的传播。近日,笔者走近这个特殊的群体,倾听她们讲述不为人知的故事。
迎难而上,
排除万难打开局面
2005年,岑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了一支艾滋病高危人群行为干预工作队(简称“高干队”),经过选拔,责任心强、工作踏实、沟通能力好30出头的梁宏燕,当上了防艾“娘子军”的“头儿”。
“跟‘失足妇女’们沟通,让她们主动接受防艾教育,是队员最为棘手的问题。”梁宏燕介绍,工作之初,很多“失足妇女”一见她们到来,“嘭”地一声把门关上,根本进去不了,也有不关门的,但根本不理睬她们,甚至有的一听到“艾滋病”三个字,就当面把递过的宣传资料扔掉,把她们轰出去……
“只有跟她们打成一片,才能接近她们。”面对举步维艰的局面,梁宏燕和她的队友们并没有灰心丧气。一开始,队员们都是放下宣传资料和安全套就走,一次两次,一天两天……慢慢地,“失足妇女”愿意与她们拉些家常,说些委屈和牢骚。看到时机成熟了,队员们才开始宣传,教会她们如何预防艾滋病、如何保护自己、如何正确使用安全套,通过接触、交流,取得了信任,逐步配合工作。
“对于一些敏感的提问,要尽量的委婉,如果遇到比较难回答的问题,就先跳过,把其他的问题问完,等到被干预的对象心中的顾虑减少再问。”在旁的队友黄晓明补充说,她是2008年才加入“高干队”的,“当然,光有这些还不够,还要讲究方法技巧,有时还要脸皮够厚。”
平时,“高干队”还会不定期进行防艾知识培训讲座,其间一些“失足妇女”提出的问题千奇百怪甚至让人啼笑皆非:“接吻会不会感染艾滋病?”、“听说吃木瓜可以避孕,是不是真的啊?”……“高干队”总是从医学的角度不厌其烦地耐心地给她们解答,直到她们了解为止。梁宏燕说:“有很多‘失足妇女’的性知识很缺乏,一些常识性的问题都搞不清楚,所以说对这个人群的干预真是十分必要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高干队”到场所去发套、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失足妇女”们一见到她们吗,便会主动打招呼,有的还主动配合抽血检测艾滋病抗体,了解是否感染艾滋病。有一名“失足妇女”确认感染了艾滋病,家里人不允许她回家。“高干队”知道后,找其家属谈话,告诉家属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日常接触不会传染艾滋病,并力劝家属给予关怀,最终解除了家属的疑虑重新接纳了她。
融入真情,
让爱绽放在阳光下
关爱艾滋病患者,向艾滋病患者传递关爱,积极鼓励艾滋病患者树立信心,配合治疗,乐观生活,也是“高干队”工作的重点。
有一个女孩,因为感染艾滋病,体重从60公斤下降到30多公斤,走路都很困难,她自己很沮丧,家里人也都远离她、不理她。“高干队”多次打电话、上门做思想工作,最终让家人接纳了她。随后,她参加了抗病毒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服药,她适应了,身体渐渐好了起来,脸色也红润了,体重又回到了60公斤,她和她的家属都很感激“高干队”,都说是“高干队”的关爱让她重获新生。
“医生的示范作用也很重要。”有一位女孩子染上了艾滋病病毒,周围邻居一开始都不敢和她接触,“高干队”知道后,主动去她家探望,当她把那瘦骨嶙峋的右手伸了出来,年轻的队员陈一虹的右手迅速地伸了出来,和她紧紧地握在了一起,周围的邻居看到这一幕都感动了,后来,邻居们开始慢慢与她接触了。谈起那次经历,陈一虹至今感慨万千:“她的手是冰冷的,我相信我这样可以给她一点温暖!”
无怨无悔,
矢志不渝书写关爱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这样,梁宏燕和她的队友们默默奉献,把青春和心血无怨无悔地献给防艾事业,在这个特殊的岗位上书写关爱。多年来,她们的工作经常是处于超负荷状态,每年约免费咨询600多人次,检测400多人次,干预随访500多人次,干预高危人员5000多人次……
“每当看到自己的工作取得一点点成绩,赢得越来越多人的信任、理解时,心里就会感到无限的宽慰,一种强烈的成就感便会油然而生,就会暗暗鼓励自己一定要好好干,一直干下去!”梁宏燕动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