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为孩子送来爱心物品
本报讯梁静记者陈龙文聂俊鹏图实习生张珊艾滋病感染者家庭儿童是一类特殊人群。日前,疾控部门组织志愿者来到安义县万埠镇,探访、帮扶这么一群特殊的儿童,给他们带去心灵的慰藉。
艾滋病遗孤难有正常生活
日前,记者跟随南昌市疾控中心和安义县疾控中心的志愿者们,驱车前往安义县万埠镇,探访那些志愿者长期关爱、帮扶的艾滋病遗孤。
沐沐和潼潼(化名)出生在万埠镇的一个农户家庭,沐沐今年6岁,潼潼5岁,两个孩子一直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2008年,孩子的父母查出患有艾滋病,不到一年都去世了。”孩子的爷爷告诉记者,幸运的是,两个孩子并未感染艾滋病毒。可是,父母的离世和村民异样的眼光,让两个原本活泼的孩子变得沉默寡言。
兄弟俩到了上学的年龄,却没有学校愿意接收他们。幼儿园的老师听说两个孩子的父母是艾滋病感染者,都不肯接纳他们。在邻乡幼儿园上了几个月的沐沐也被一些学生家长给赶了出来。
志愿者为孩子解决入学困难就在这家人陷入无奈境地的时候,南昌市疾控中心和安义县疾控中心的志愿者们走进了他们的生活。“当时孩子放到哪里都没人敢要,长期下去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无法抚平的伤害。”得知此事的南昌市疾控中心艾防科科长徐丹十分着急,她带着志愿者为两位孩子到处联系学校。
正当志愿者满世界寻找学校时,一家名为芦溪慈恩关爱中心的教育机构主动联系了疾控志愿者,表示愿意为兄弟俩提供一个全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孩子的食宿和读书费用都由社会上的好心人提供。沐沐和潼潼的上学问题有了着落,志愿者们立刻回单位自发组织了一场捐款活动,并为兄弟俩购买了衣物和学习用品。
此外,志愿者们还走进万埠镇的幼儿园,逐个宣讲艾滋病预防知识。许多学校和学生家长的态度也开始转变。“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这些特殊的孩子能够和其他孩子一样享受读书的快乐。”
疾控部门建立长期帮扶机制沐沐和潼潼的上学问题有了着落,但两个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还是牵动着疾控志愿者的心。为给孩子营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确保他们健康心理、情感、性格的养成,志愿者利用假日休息时间,定期前来看望两位孩子,并为他们做心理辅导。
“我很喜欢志愿者叔叔阿姨,他们说的话我和弟弟都会听。”沐沐笑着告诉记者,对他和弟弟来说,能够和志愿者叔叔阿姨说说话、做游戏,已经成为每周最盼望的事情。沐沐说,他知道社会上有许多好心人帮助他们,他们一定会好好学习,不辜负大家的关心。
南昌市疾控中心党委书记万国金向记者表示,缺少亲情抚慰、缺少学习引导、缺少生活救助、缺少安全防护、缺少心理安慰是许多艾滋病遗孤的普遍问题,今后志愿者将和遗孤家庭建立联系,以担任临时“父母”等心理干预方法,尽力弥补孩子们亲情上的缺失,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让他们有个快乐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