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日

抗击艾滋,少年参与??成都市树德中学学生在行动

  • 成都市青羊区疾病预防控
  • chain2012
  • 2012-06-01 00:00:00

  到2011年底,中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47.9万例。其中15-19岁的青少年已超过万例;20-29年的青壮年占30%以上。 艾滋病已对青少年(中学生)造成一定的威胁。为了解中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制订中学生艾滋病宣传教育对策,提高中学生应对艾滋病的能力,并进一步降低艾滋病对青壮年人的威胁,2011年11月-2012年5月,我区树德中学(成都九中)高中一年级11班高铮、武思羽、郑知行、张舒诚、万丛能5位同学组成的调查小组,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分别在成都市五城区内的8所中学和街头对13-16岁的229名初中和高中学生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调查。并使用EXCELL进行了资料录入和数据分析。调查结果如下:

  一、一般情况

  229名中学生中,男生109名(47.6%)、女生119名(52%),女生略多。调查对象的年龄以13岁年龄组最多,占41.9%, 其次为15岁年龄组,占24.5%, 再次为16岁年龄组,占23.6%,14岁年龄组最少。

  二、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

  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认识情况:对艾滋病缩写及红丝带的正确认知率较高(82%),其次为2011年艾滋病宣传口号(60%),对世界艾滋病日的认知较低,正确率不到25%。对艾滋病致病机理(破坏淋巴细胞)的认知正确率较高(83.8%);对艾滋病潜伏期认知正确率也较高(90.8%)。

  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掌握情况:对性传播的认知正确率最高(89.5%),其次为血液传播(83%),母婴传播相对较低(68.1%),三条传播途径全部答对者占53.28%。对非传播途径的认知情况,对共用厕所不传播艾滋病的认知正确率最高(93.9%),其次为呼吸传播(89.5%),再次为共用针具(83%)。错误率最高为唾液传播(47.2%),其次为蚊虫叮咬传播(41.9%)。还有10%左右的同学认为呼吸可以传播艾滋病。7个非传播途径全部答对者占33.19%。10个传播和非传播途径全部答对者占14.41%。

  对艾滋病感染者/病人的歧视情况,共有198人有应答,有以下几种观点:1、对艾滋病人群表示不歧视者有111人,占多数(56.06%);2、对艾滋病人群表示可怜者占其次,有22人,占11.1%;3、少部人对艾滋病人群有歧视,有21人,占10.61%;4、有个人别有选择性歧视,仅歧视性传播。

  对问题进行赋值后的评分情况:满分为20分。总分平均得分为15.21分, 最高分为20分,最低为7分;高分段人数较多,但低分段分值较低;男生和女生的平均得分均为15分,无差异;得分随年龄有逐渐提高的趋势。

  结论:(一)本次调查显示成都市中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达到一定水平。但本次调查的平均评分为15.21分,折算成百分制为75分左右,离国家要求90分还有较大差距。三条传播途径全部答对仅为53.28%,有30%以上的学生不知道艾滋病的母婴传播;有40%以上的学生认为接吻、蚊虫叮咬可以传播艾滋病,甚至有10%以上的学生认为呼吸可以传播艾滋病,非传播途径全部答对仅为33.19%,传播和非传播途径全部答对仅为14.41%。对世界艾滋病日的认知较低,正确率不到25%,这可能与学校按国家的有关要求,重点宣传艾滋病的8个基本知识要点。较少宣传艾滋病相关工作信息有关。(二)本次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较有爱心,超过67%的学生表示对艾滋病感染人群不歧视或同情,仅有10%左右的学生表示对艾滋病有歧视。但离“零”歧视还有一定距离。

  总之,本次调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成都市各中学生开展的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教育情况。表明中学生具有一定的应对艾滋病的能力,但与严峻的艾滋病疫情形势和国家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距离。各学校应在艾滋病宣传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方式的可接受性等方面进行改进。

  成都市青羊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