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日

艾滋病检测该不该实名制?

  • 科技日报
  • chain2012
  • 2012-03-02 00:00:00

  2月21日,在上海市长宁区疾控中心的“爱心小屋”,一名自愿检测者在等待抽血进行艾滋病检测。新华社记者 刘颖摄

  ■将新闻进行到底

  近日,广西等地加速推动艾滋病检测实名制,广西拟提交审议的艾滋病管理条例草案里规定艾滋病感染者有义务告知配偶和性伴侣。此举引起民间防艾机构的质疑,他们认为,长期以来,我国艾滋病检测遵循自愿原则,实名制将会导致一些高危人群放弃检测,一些公益机构已起草文件,呼吁暂停推广“艾滋病实名检测”。艾滋病检测的“隐私之战”已经打响。

  各方质疑≽≽≽≽

  实名制检测会“吓跑”感染者

  上海绍刚律师事务所律师周丹告诉记者,实名制检测有好几种实行办法。比如微博实名制,前台可以用网名,后台用实名,是保留了隐私空间的实名制。目前,相关部门没有详细说明广西将推行什么样的艾滋病病毒检测实名制,也许将推行的实名制与公众的理解不同。

  周丹认为,如果实名制检测的对象是“所有接受艾滋病检测者”,并且必须用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证件才能进行检测是不妥当的,目前社会上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尚有歧视、误解,在医疗保障等措施不完全到位的情况下,这种实名制肯定会大大降低艾滋病病毒检测人数,不利于艾滋病防治。

  一名防艾公益志愿者也表示,目前人们对艾滋病还普遍存在不科学的畏惧心理,对艾滋病患者歧视还未消除,如果艾滋病病人的隐私被泄露,很可能成为与世隔绝的“野人”、社会的弃儿。

  “强制告知”或将侵犯隐私权

  民间防艾机构北京彩虹门诊的负责人肖冬一直为艾滋病防控工作而奔走,他告诉记者,“艾滋病检测实名制是合乎规范的”。

  他说,2006年3月1日起施行的《艾滋病防治条例》里提到“免费为艾滋病咨询、检测的人员提供咨询和初筛检测”,其中没有提到匿名还是实名。《艾滋病防治条例》第38条规定,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有义务将感染或者发病的事实及时告知与其有性关系者,所以实行实名制检测,并没有触犯《艾滋病防治条例》。但是如果实行“强制告知”,则可能侵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隐私权。

  政府回应≽≽≽≽

  一半以上感染者“藏匿”于人群

  记者第一时间向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出采访,一直没有回音。但是,在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10周年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王宇对此发表评论,他认为艾滋病检测实名制“有利于艾滋病预防与治疗”。

  据了解,截至2011年底,估计我国存活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78万。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仅有不足50%的感染者被发现。也就是说,有一半以上的感染者不知道自己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这部分人也就不可能采取有效措施,造成了进一步的传播。

  王宇强调,应该从正面去解决问题,隐匿不是长久之计。他说,“目前国际上一直在提倡减少、消除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视,促进艾滋病的预防。隐匿对感染者、对感染者周围的人群都是巨大威胁。艾滋病检测实名制将使艾滋病的感染、防治和社会管理走上正规轨道。”

   实名制有利于艾滋病防治

  王宇认为,以前,我们要等到艾滋病感染者出现了症状,甚至血液里面的淋巴细胞的CD4细胞降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会启动抗病毒治疗。一般来讲,感染者从感染阳性到淋巴细胞下降,要经过十多年的时间,这么长的时间里,艾滋病感染者很容易将艾滋病病毒传染他人。

  王宇说:“治疗促进预防”是2011年艾滋病防治领域重大的科学成果,仅仅通过检测、告知就使艾滋病感染者病毒传播活跃程度大幅下降。如果没有实名制,很难准确通知感染者检测结果,通知之后又很难采取很好的治疗措施,极大影响艾滋病防控成效。另外,早期发现、早期使用抗病毒药物,将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体内的病毒降低到很低水平,艾滋病病毒的传播的几率也随之降低,最终起到以治疗促进预防的作用。王宇强调,不推行艾滋病实名制的话,根本就没有办法做这些工作。

   公益机构建议≽≽≽≽

  规范检测咨询人员服务

  业内人士分析,实名制检测引发争议的背后折射出公众对检测机构的不信任。肖冬认为,检测机构以自己的努力赢得公众的信赖至关重要。

  2011年7月10日开始彩虹门诊实行了一个月艾滋病实名制检测,有一半的人当即表示不做检测,在彩虹门诊咨询员的耐心解释后,大家基本上都能接受实名制。可见,咨询员表现出的理解、耐心、关怀非常重要。

  肖冬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处于艾滋病暴发瓶颈期,一旦瓶颈打破,未来3–5年,将可能有更多的人被感染,“我们应该鼓励大家做检测,而不是用各种框框来规范检测。我认为目前该规范的是艾滋病检测咨询人员的技术能力、专业水准,要知道,目前的情况下,即使是专业人员,对艾滋病的掌握也是一知半解”。

  检测严格保密是关键

  “保密检测是关键,必须确保检测信息的安全。”肖冬说,如果不注意保护艾滋病感染者的隐私,无论是否实名,都难以令人信任。目前我国普遍实行艾滋病检测初筛匿名制,确诊实名制,如果实行初筛实名制的话,疾控中心必须打消易感人群的疑虑,并加强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隐私保护,确保拥有健全的制度保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信息不会被意外泄漏。

  专家普遍认为,不管艾滋病检测是实名制还是匿名制,关键在于是否有一整套可靠的信息保密制度、咨询和医疗制度。美国有些州规定实名检测,有些州则可匿名检测,但都有一套完整有效可靠的信息保密制度、检测自愿、检测后咨询、指导告知关系人的服务(非强制告知)和保障就医制度。如果没有这些制度保障,初检实名做法只会不鼓励易感人群接受检测,最后使得防治目标落空。

   结果通知非常重要

  肖冬说:“不管是否推行实名制,必须留下真实的联系方式,因为结果通知非常重要。”如果贻误最好的治疗时机,将给自己、家人带来终生痛苦。

  专家表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定要及早确诊,及时接受治疗,否则传染给其他人的概率非常高。推行实名制的目的就是第一时间告知结果,如果不是实名制的话,一旦确认阳性之后,可能不能及时联系感染者,随访、服药治疗等后续服务就会滞后,艾滋病病毒传播的几率将大大提高。实名制可以及时告知感染者本人,有利于感染者和其他人员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减少高危传播行为,减少艾滋病的传播。

   ■声音

  周可达(广西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推行艾滋病检测实名制应该是卫生部门在长期研究和实践中得出的经验总结,对艾滋病防控有促进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如何保护患者隐私问题不容忽视。相关部门在制定这一法规的同时,应同时制定完善具体的保护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隐私的制度和操作细则,并向社会做出承诺,让这些人不必担心因实名制而泄露隐私。

  李莉萍(北京市尚衡律师事务所律师):在立法实行实名制的同时,需规定对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信息保护的细则,以及设立对泄露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信息如何承担责任及进行处罚的条款,最大可能让有高危行为的人消除顾虑,接受艾滋病病毒检测。绝不能因为信息保护出现问题而影响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正常的生活。

  于方强(公益组织南京天下公执行主任):现阶段最好暂停实名制,加强隐私保护以及社群、民间防艾机构以及疾控部门之间的信任感,如此感染者才会愿意将真实信息告知,并与机构保持联系,便于机构跟踪干预治疗。

  王龙(中国艾滋病工作民间组织全国联席会议理事会轮值主席):实行艾滋病实名制检测是“因小失大”。实行艾滋病检测实名制是政府部门方便管理检测出的阳性感染者,是“小”;但实名制后,很多人不愿意来检测,无法扩大检测人数寻找感染者,不能从源头上减少艾滋病的传播是失“大”。

  网友“yoyo桑云里雾里”:这样可能会让很多感染者不敢进行检测,有扩大传染的可能性。(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