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30日

【你说我说】保护隐私,才能防控艾滋

  • 未知
  • chain2012
  • 2011-12-24 00:00:00
隐私权是推动艾滋病检测、降低新发感染数量的关键,我们无可妥协

  2011年世界艾滋病日,柴会群先生发表评论文章(《艾滋病,隐私不是挡箭牌》,2011年12月1日《南方周末》自由谈),对保护艾滋病检测者隐私权的相关法律提出批评。文章以一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故意向其妻子传播病毒、进而感染孩子的事件为例,质问当地疾病控制部门,为什么在掌握其感染情况后没有立即通知家属,从而预防病毒的传播。

  尽管未必是柴先生的本意,但该文可能让读者误以为艾滋病人的隐私不应保护。许多国家的研究都表明,如果艾滋病感染者的隐私不被保护,那么出于对歧视和排斥的恐惧,人们可能根本不去检测。这将使他们得不到治疗,更将让病毒传播的机会大大增加。这样只会使更多的人受到感染、导致更多不必要的死亡,并使更多先天感染艾滋病婴儿出生。正因此,严格的隐私保护政策被纳入2006年《艾滋病政治宣言》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并被认为国际上的最佳做法。

  在中国78万名感染者中,将近三分之二对自身的感染情况尚不知情。而事实情况完全印证了隐私权的重要性。自2011年7月北京医疗机构要求检测者出示身份证之后,前来检测的人数直线下降。一家艾滋病民间机构负责人晓东描述了这一政策造成的负面影响:“现在动员去检测非常困难。”北京协和医学院流行病学的张孔来教授强调:“要动员有高风险行为的人主动进行艾滋病检测,其前提便是让来检测的人没有"后顾之忧",即检查结果不会在未经感染者本人的同意下被泄露给其他人。”隐私保护不仅是促进艾滋病检测的重要手段,更能够建立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鼓励人们主动就诊或咨询,并确保信息准确性,从而对整体公共卫生事业的长远发展产生关键影响。

  最近的科学研究表明,通过接受抗病毒治疗,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传染他人的风险能够降低96%。治疗不仅能够降低感染几率,还能够极大延长感染者的生命。因此,我们的核心目标就是要通过推动艾滋病检测,确保感染者得到相应的治疗和咨询,并让他们了解如何告知家庭成员、防止病毒进一步传播。提高艾滋病意识、建立共同的责任感,让每个人都通过自己的行为降低艾滋病感染风险,同样十分关键。

  正因此,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建议艾滋病检测前应当开展知情同意,并在检测前后都提供咨询服务,确保与检测人有关的一切信息和感染状况严格保密。同时,应当向检测结果呈阳性的感染者提供咨询和指导,并强烈建议其向伴侣说明情况。

  艾滋病预防政策的制定必须以科学研究和实地经验为根据,而非感情、直觉或是道听途说。所有证据都表明,隐私权是推动艾滋病检测、降低新发感染数量的关键,我们无可妥协。

  (作者为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驻华代表)

  作者:马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