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30日

天津“90后”舞蹈演员就医遭遇“恐艾”医护 断

  • 人民网·天津视窗
  • chain2012
  • 2011-12-01 00:00:00

     医疗机构不得因就诊的病人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推诿或者拒绝对其其他疾病进行治疗。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执行主任米歇尔·西迪贝说,感染者总数上升是因去年(2010年)全球就医人数增加,特别是中低收入国家因艾滋病病毒死亡的人数减少。

     11月24日电:因为感染了HIV,他们的血液与一般人有了区别,使很多人唯恐避之不及。现实生活中,已经被推上手术台,却因意外查出感染艾滋而被中断手术的情况有之;有了不要紧的疾病,却因为感染艾滋而求治困难的情况也有之。在艾滋群体内,把这种现象叫作医疗歧视。因为得了艾滋病,他们的免疫力下降,患各种疾病的几率比正常人高很多,而同样因为这种疾病,他们获得救治的机会又比其他病人少,这是艾滋群体强烈呼吁破除的歧视之一。

  阿鹏的故事

  一次小骨折让他告别了舞台

  阿鹏,90后,甘肃人,曾为某歌舞团舞蹈演员。虽然他有意留了一脸大胡子,仍掩饰不住脸上的稚嫩及英俊。几年前,一次意外事件使阿鹏的右手骨折。在当地医院做接骨手术时,意外发生了。“我躺在手术台上,皮都已经割开了,正准备接骨时,却被检测出HIV呈阳性。当时医护人员都吓坏了,当即停下手术,商议是立即转院还是给我继续做手术。”商议期间,阿鹏就躺在手术台上,伤口处不断流着血,因为是局部麻醉,他听到了这些议论,心情凉到谷底。

  “后来,他们决定继续为我做手术,但由于仓促,钢针断了,留在我手里,骨头也没接好,就给我缝上了。”阿鹏说,时至今日,那根断了的钢针仍然在他的手里,手上的皮肤虽然愈合了,但却凸起一大截。他想把它取出来,原来那家医院拒绝为他继续手术。“我问过很多家医院,都因为我是艾滋感染者而拒绝了。”

  谈及维权,阿鹏表示绝望:“我咨询过律师,像我这种情况,如果定残的话,应该定不到多高的级别,即使打官司也赔不了几个钱,还可能闹得沸沸扬扬。”

  手伤未愈,阿鹏再也做不了舞蹈中的托举动作,也就此终断了职业生涯。几经周折,他来到天津做感染者关怀工作,为自己开辟了另一个人生舞台。在这里,阿鹏说他致力于改变艾滋就医歧视,但目前收效甚微。

  “恐艾”现象

  医院往往不愿给感染者治病

  天津海河之星感染者工作组创始人李虎对此深有同感,他在日前接受采访时称:“很多艾滋病人或感染者害怕生病,很多时候,我们得的可能就是视网膜脱落这样的小病,一般医院都能治疗,但就因为我们是艾滋病人,医院往往不愿意给治,不少医护人员怕在治疗过程中,自己也感染上艾滋病毒。”

  接受采访的当天,李虎还给转天安排了一个工作日程,即带领一个视网膜脱落患者去某非传染病医院接受视网膜手术。海河之星就是阿鹏目前所工作的“组织”,这些年,在“组织”的支持下,不少艾滋病人及感染者得到了及时医治。即使如此,他们仍然感觉任重道远。“很多医院有一个错觉,即艾滋病是传染病,艾滋病人不管治什么病都必须到传染病医院去,其他医院无力收治。这令我们很头疼,事实上,传染病医院并不是全科医院,不能说治痔疮也去传染病医院吧。”李虎说。

  专家说法

  接受艾滋病也需要一个过程

  中盖艾滋病防治项目天津区负责人朱效科是艾滋病防治专家,此前曾做过多年疾控工作。他对此现象的解释是:任何事物都有一个自出现到逐渐被人接受的过程,艾滋病也一样。艾滋病最初被发现时,确实令人们普遍恐惧,经过这么多年的防艾知识的普及与宣传,越来越多的医疗工作者对这种病有了正确的认识,对于职业暴露的恐惧情绪也不像当初那么强烈了。

  据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国家和社会应当关心、帮助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使其得到及时救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现在天津市很多医院能够收治艾滋病人,即使有个别病例出现阻碍,经过我们的协调,也大都能够得到解决。”朱效科认为,目前,医疗歧视在天津市已得到缓解。

  据介绍,职业暴露并不可怕,如果方法得当,处理及时,即使“暴露”了,也未必感染艾滋病毒,迄今为止,天津市十几例职业暴露病例,无一例感染艾滋病毒。(记者 高立红 摄影记者 齐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