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6日

内江市资中县的“公民灯塔”, 继续放射艾防光

  • 内江市CDC艾滋病项目办
  • chain2012
  • 2011-03-11 00:00:00

  由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CDC,公民镇中心卫生院及公民镇艾滋病感染者共同打造的草根组织公民家园,在县、镇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视下,在市CDC的关怀下, 在中英艾防项目的支持下,创造了国内、外独有的综合干预新模式。由于成效显著,经验新颖,具有推广价值,故被中英项目资助国、英国国际发展部副部长Sally.Kebte女士赞誉为:人类与艾滋病作斗争的灯塔,并受到英国前首相布莱尔的充分肯定及热情接见。还接受了原全国人大副主任、中国红十字会会长彭佩云及原四川省委书记张学忠、原四川省长张忠伟、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原中国CDC副主任沈洁等国内、外贵宾及领导人的视察;全国著名演员、艾滋病形象大使濮存昕还誉称:公民家园是感染者的“伊甸园”;国内、外数十家新闻媒体曾多次进行了大量报道;不少专家、学者也前来公民家园考察、交流,成为一时风靡国内、外的艾防灯塔,对人类艾防事业及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并创造出了闻名世界的宝贵经验。

  然而,公民家园没有骄傲,没有满足,没有“睡觉”,没有停滞;相反,还以四亮与十八变的新成效,再创辉煌,继续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亮一:继续高举反歧大旗,领跑世界“马拉松”

  艾防工作,是一项久远的世界性攻关难题。因此,必须树立长期“抗战”的思想,并以“马拉松”的韧劲,坚持“持久战”。

1、变报复社会,为回报社会

  资中县公民镇是农业经济丘陵地区,当地农民为了脱贫致富,曾到外地集体卖血换钱。他们的善意行动,却带来了严重的恶果,先后有68人感染了艾滋。从此,葬送了人生前途,破灭了致富梦。因此,对社会产生了怨恨情绪,甚至激化了矛盾。不少人还抱着:反正自己命不长,活不好,干脆也不让大家安宁的错误心态,而萌发了破坏铁路、炸毁沱桥与众人同归于尽的过激想法,以发泄内心的苦恼及心理的失衡和对社会的不满。这种精神变态和扭曲的心理,引起了当地政府和县CDC的高度重视,通过耐心说教,真心帮扶,细心关照,热情服务,心理“疗伤”,使他们冰冷的心得到了有效的暖化,并开始觉悟及逐步意识到:自己鬼迷心窍,走错了“致富路”,责任完全在自己,而不应无理取闹再错上加错,去走犯罪道路;特别是感染艾滋,已经给国家及社会造成了不少影响,增加了很多麻烦,而党和政府及CDC不但没有责怪和歧视自己;相反,还予以四免一关怀的全心帮扶。从而,使他们深受感动并产生了回报社会及感恩思想。大家纷纷表示:今后要自觉遵纪守法和以中国农民淳朴勤劳的优秀品格及良好的实际行动去赢得社会的理解和谅解,并努力融入主流社会之中。

2、变社会歧视,为社会和谐

  过去,村民由于不了解艾滋,因此,十分恐惧艾滋及不愿意,也不敢与艾滋感染者共餐、喝茶、打牌、娱乐、共事、接触、见面等。还有不少村民中断了与感染者的亲戚、朋友、同事甚至婚恋关系,使艾滋病感染者一时成为全镇不受欢迎、人人讨厌、个个害怕的“瘟神”。因而,他们不敢出门,不敢上街,不敢就医,不敢买菜,子女也不敢上学。这种严重的歧视环境,使感染者无法生活,更不敢去做CD4细胞检测及进行抗病毒治疗,全镇一时笼罩在艾滋病的黑色恐怖之中。

  后来,由于政府大张旗鼓的宣传反歧视,市、县CDC积极宣传艾防知识,各级领导、专家和医务工作者也纷纷看望艾滋病人,并与他们握手、共餐、拥抱、座谈、交流,氛围十分宽松,关系非常融洽,相互之间有说有笑,就像熟人和朋友一样的热情。领导和专家们的实际行动,深刻的教育了群众,温暖的激励了感染者,也为全社会营造反歧视氛围树立了有说服力的样板。从此,艾防知识的知晓率迅速提升,反歧视现象明显减少。现在,群众对艾滋感染者,已由反感变为理解,由讨厌变为同情,并在家庭内部、邻里之间,不再因为艾滋而相互隔绝,人与人之间消除了思想隔阂。婚恋嫁娶也没有受到艾滋影响。形成了社会和谐,环境友善,关系友好,不分彼此的良好社会局面,人群歧视基本上得到了遏制;但是,由于时代的发展,人口的流动,生育与繁衍的继续,社会大气候的影响,因而,歧视现象仍会不断发生。故消除歧视,乃是一个长期、持久的战略任务。

3、变无知艾盲,为家喻户晓

  过去,大家从未听说过什么是艾滋。自从卖血感染艾滋后,艾滋便在全镇家喻惊晓、人人传说,一时全镇村民惊慌失措,无所事从。这时,资中县CDC在国家及省市CDC、艾防办、项目办、性艾协会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分期、分批、持续办班,反复培训并广泛深入机关、学校、单位、街道、村社,挨家逐户上门宣教艾防知识,还成立了艾滋感染者自己的社会草根组织??公民家园,并在全镇掀起了阻断传播、抗击艾滋的群众活动,使村民从艾盲变为知晓,做到了人人明白,家喻户晓。

 亮二:依从艾滋防治,“笑”对艾滋人生

  既然感染了艾滋,就要既来之则安之,并以科学态度正确面对,依从防治。这是各级CDC及专家的共同语言和发自内心的真诚倡导。公民镇艾滋感染者,从消极等待到笑对人生,从回避检、疗到依从防治,经历了艰难的思想斗争历程。

4、变不敢出门,为主动“出击”

  过去由于感染者被社会歧视,因此,不敢出门上街,与社会隔绝形成了自我“封闭”。现在,环境发生根本变化,政府优惠帮扶、领导专家鼓励、市、县CDC关爱,使他们打消了顾虑,树立了勇气,增强了信心。因而,纷纷报名争当志愿者,积极配合县CDC及镇中心卫生院,走上街头、城镇、散发传单、发放安全带、宣传艾防知识、表演节目、开展活动、接受咨询、讲述自身感染体会等,他们还把亲身经历编成小品,歌剧等文娱节目搬上舞台,到资中县城及成都、北京等地宣传演出,并应约上中央电视台向全国宣传展出,2010年“12.1”世界艾滋病日,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及早间新闻直播间和四川电视台新闻等栏目,还特别报道了记者采访及走访艾滋病人、村干部张军和致富能手李本财并与他们共餐的消息,在当地村民及艾滋病感染者中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由于思想观念转变,心态平衡,务实面对,因此,他们敢于主动出击社会、宣传群众、感动群众、呼唤群众、争取群众,不但提升了全村对艾滋病的知晓度及认识度;也浓厚了反歧视和谐的社会氛围。

5、变思想消极,为积极求生

  过去,由于对艾滋无知,并丧失了生活信心,因此,产生了消极情绪和错误思想。经过艾防知识培训学习,现在大家明白了:艾滋病,就是艾滋病毒吞噬体内淋巴CD4防御细胞,造成抵抗力下降,而引起一种慢性传染病。只要坚持抗病毒治疗,不断增加CD4细胞数量,提升抵抗力,保护机体防御功能,就能遏制艾滋,保住生命。由于打消了顾虑,放下了包袱,重振了精神,建立了生存信心,因而,大家都把艾滋病当作一种慢性病并以平常心,笑对人生。

6、变夫妻保密,为自觉告知

  从前,一些感染者由于害怕爱人对自己感染艾滋病不理解,不谅解,而影响夫妻关系,甚至担心家破人散。因此,不敢实情告之,通过多次培训学习和依法宣教,使感染者认识到:不如实告知自己感染艾滋的实情,就是一种违法行为和对爱人及家庭不负责任及不道德,没良知的表现。因此,他们在县CDC的大力支持和开导下,大胆向爱人告知了自己感染艾滋的真情并得到了爱人的理解、谅解和宽容接纳。同时,夫妻双方还共同到CDC检测HIV。现在,全镇已感染艾滋的3对夫妻,均已如实告知自己感染艾滋病的实情,夫妻告知率达到了100%。

7、变被动感染,为主动防护

  原来,由于不知艾滋病传播的三大途径,因此,卖血感染上了艾滋,通过“血”的教训,痛定思痛并以沉痛的教训告诫家人及亲朋、好友,不要以生命为代价发生高危行为。同时,他们还自觉采取预防措施,积极进行防护。在县CDC及镇中心卫生院的帮助下,现在,家家都备有消毒药水、棉签、敷料和胶布。万一自己皮肤外伤出血,便及时消毒、包扎,严防血液与他人接触;还把牙刷、剃须刀分开保管,单独使用并经常晾晒衣被及消毒碗筷,注意讲究个人卫生等。凡有生育能力的妇女,受孕前都主动检测HIV。据统计:全镇每年有300余名需要生育的妇女,都能主动进行孕前HIV检验,并没有出现感染者受孕的情况。此外,每年有400余人次的感染者到医院打针、输液、检验、换药及手术时,他们都能做到主动告知医护人员,自己是艾滋感染者,请注意防护,避免职业暴露。

8、变叫我检测治疗,为我要检测治疗

  开始不少感染者,由于对CD4细胞检测及抗病毒治疗的目的意义不够了解,总以为:检、疗与己无关并错误认为检测、治疗,是帮助CDC完成任务指标,而增加自己的负担。因此,工作极不配合。通过宣传、教育及促膝谈心,讲解定期复查CD4细胞及坚持抗病毒治疗,是保障感染者健康和珍爱生命的需要,CDC只是通过这些指标的完成,更好的感染者健康服务,根本不存在什么个人私利。从而,使大家明白了道理,懂得了意义。因此,转变了态度并由原来的反感情绪,变成了现在的自觉行动,由原来叫我检验、治疗,变为现在的我要检验、治疗。

9、变疾控宣教,为同伴干预

  感染疫情初期,干预宣教工作主要由市、县CDC承担。后来,公民家园感染者自己草根组织成立后,通过大量培训,培养了感染者自己的VCT骨干,并在他们内部大力开展“自予”和“互予”活动。不但增强了干预力量,也密切了感染者间的联系和增加了大家的共同语言。同时,还加强了宣教的时效性及加大了帮教的感召力。从而,由原来由CDC独家经营的单方宣教,变成了感染者同伴内部自我干预和相互干预的“互动”活动。此种1+1>2干预模式的转变,大大增强了干预的实际效果。

亮三:帮扶、自救相结合,开创艾防工作新局面

  政府关怀与生产自救,是公民灯塔的主要“光源”和“亮点”。现在他们继续与时俱进,不断放射艾防光芒。

10、变依赖政府,为生产自救:

  资中县及公民镇政府根据国家四免一关怀的政策精神,对艾滋病感染者予以无微不至的关照。先后开展了十免一补助活动。即:免费送生产种子、化肥;免费用电及予以电视安装;免费疾病医疗;免费承包鱼塘及开荒,免费农田改造;免收个人经营工商税及行政费用;免费发放牙膏、牙刷及毛巾等生活用品;免费子女入学;免费技术培训;免费运输修建材料及劳力帮扶。此外,每月还给每人发给190元的生活补助费;过年、过节政府及CDC都要登门看望、慰问艾滋病人。但不少感染者并不依赖和满足政府的十免关照,而在公民家园的号召和组织下,积极行动自己动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进行生产自救与互帮互救。如:通过开荒种田,把原来荒芜的土地和山地进行了复耕,复种,还开荒了新地,开发土地资源。从而,由原来依赖政府,变成了现在人人上阵,使宝贵的土地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不但为国家创造了财富,也减轻了政府负担,还丰富和充实了自己的精神和物质生活,大家深深体会到了自食其力的乐趣和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的好处。

11、变政府帮扶,为捐助灾害

  国家的关怀、政府的温暖、疾控的关爱,镇医院的帮助,不仅挽救了他们,帮助了他们,感动了他们,教育了他们。也激发了他们“感恩的心”,并以艾滋病病人的微薄热量去温暖社会需要帮助的人。如:汶川“5.12”特大地震及青海玉树地震,全镇感染者在自己生活不够富裕的情况下,献出了一片爱心。感应庵村党员干部张军,以身作则,积极带头,主动为汶川地震区捐赠500元,为青海玉树地震区捐赠200元,为全村修建了乡村公路出资500元;并对困难村民给予生活补助。据不完全统计,全镇有34名艾滋病感染者共向灾区人民捐献出3200余元,感染者李本财还为当地盘龙寺小学困难教师段某某捐赠400元。现在,发扬风格、关爱别人,积极贡献,勇于奉献,已在公民镇形成了风气,每位感染者都以积极行动和良好的精神状态主动融入主流社会。

12、变好逸恶劳,为改造环境

  一些感染者由于开始对生命失去了信心,对前途丧失了希望。因而,抱着得过且过,过一天算一天的消极态度,他们整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生活完全靠国家救济。经过政府帮扶,CDC宣教,镇医院帮助,家园动员,现在大家看到了前途和曙光,因此,纷纷行动起来,用自己双手改变环境,建设美好家园。如:他们主动出资、投劳修建村社道路,积极改造生活条件。由于大家齐心协力,现在20余条水泥路和砂石路已铺到家家户户,20余家的住房条件得到了较好的改善,不但改变了精神面貌,也使生活环境焕然一新。

13、变技能学习,为多种经营

  政府为了帮助感染者就业,免费举办了多种技能培训班并手把手的进行指导,使有劳力的青壮年感染者都学到了就业的技能本领。现在,有的搞粮食、蔬菜、水果等种植;有的搞养殖;还有的办起了蜂窝煤厂;有的包管荒山;有的经营餐馆;有的搞木材加工及经营;有的跑运输;有的外出打工等等,生活有滋有味。不少感染者过去外出卖血前,每个月才能吃上一次肉食;现在,天天都能吃上荤菜,生活与城里人一样潇洒。有的感染者不但脱了贫,还成为了致富能手。如:感染者村民李本财今年43岁,承包荒山经营木材等多种经济项目,生意红火,越做越大,全家不但住上了漂亮的楼房,还买了汽车,固定资产达近百万。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户,还受到了原英国首相布莱尔的热情接见,现在,他已成为了公民灯塔的“世界名人”。

 亮四:把家园办成伊甸园,心理按摩疗养好沙龙

  “精神减负、心理治疗”,是艾滋干预的重要内容。公民镇把公民家园办成了精神乐园,以“乐”疗“伤”,深受感染者欢迎。

 14、变枯燥干预,为趣味乐教

  为了改善干预环境,增强干预效果,公民镇中心卫生院专门腾出医院底楼180余平方米,五间房屋,做为公民家园的公共用房,分别用于活动、咨询、健身、会议及办公。从而,把干预宣教与文化娱乐有机的结合起来。他们还在每月20日,定期开展集体活动,如:看书读报、学习艾防知识,相互沟通恳谈,经验交流互动,开展棋牌活动,喝茶休闲聊天,还成立了由10余人组成的业余剧团,排练宣传节目等。把家园办成了乐园,使感染者玩的开心,耍的愉快,情绪稳定,心态平衡,精神愉快,生活充实,不背包袱,无压生存。从而,让枯燥无味的干预宣教,增添了乐趣的“精神元素”。

   15、变登门求医,为专医保健

  患病到医院看医生,是理所当然和天经地义的事。因此,过去艾滋感染者就医,也都要去医院诊疗。而现在,县CDC及镇中心卫生院改变了为感染者服务的特殊模式,医院抽调17名镇、村医务工作者,做为感染者的固定兼职保健医生,坚持定期与不定期深入家园及病人家中进行巡诊,送医送药上门。平时,感染者只要身体不适,通过电话即可获得固定医生的上门服务。每个保健医生还把自己分管的艾滋病人的病情信息编汇成册,做到一目了然,了如指掌。并经常用电话提醒感染者注意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防止受凉感冒等。家园每季度还要定期家访,予以健康指导及生命关爱。

16、变口头干预,为形象宣教

  为了使干预教育更加切合实际,县CDC、镇中心卫生院、公民家园改口头说教为直观宣教。如:制作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展板,宣传画,连环画,公益广告,还经常到场镇、院坝、田间、地头、学校及交通要道,进行形象宣传,并利用电台、电视台、专家讲座、知识问答,音响、录像、板报、墙报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进行宣教,使村民及感染者一看就知,一听就懂,收到了良好的立竿见影直观效果。

17、变单向灌学,为双向互动

  艾滋病疫情初期,感染者及村民对艾滋一无所知。因此,县CDC反复进行单向、被动的“灌教”。后来,经过培训,反复宣教,深化学习,现在,每个感染者对艾防知识都比较了解,并有亲身体会。县CDC及家园为了更好的调动感染者自预与互预的积极性,还不定期开展现身说教活动,通过经验交流、体会讲座、问题抢答,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不断丰富干预宣教内容,并把“单向灌学”与“双向互动”有机的结合起来。

18、变“游牧”服务,为“定居”活动

  由于艾滋病感染者居住分散,加之疫情初期,大家都不敢出门,因此,当时只有通过“游牧式”的巡回服务方式,进行挨家逐户的干预宣教。这样,不但效率低,还因人手不够,而难以落实。特别是CD4细胞检测及专家集体讲座和开展形象教育等,活动都无法在分散的家居中进行。后来,有了中英项目的支持和固定的家园,有了镇中心卫生院的务实关怀,并指派专人管理,使“游牧”服务变为了“定居”活动,并做到:感染者学习有教室、演出有场地、娱乐有房屋、玩耍有去处、聊天有人陪、接待有园地、家园从此也成为了联系内外,方便工作,服务艾滋的“多功能特殊学校”,感染者开展活动的“特殊娱乐场所”,享受精神生活的“特殊伊甸园”,心理创伤的“特殊沙龙疗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