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教师节当日,一个名为“相聚秦淮”的QQ群悄然问世。短短几日,已有浙江、江苏、安徽、山东、福建等华东6省市技工院校逾50名教师以实名加入。据群主浙江工贸技师学院罗伟丽老师介绍,创建“相聚秦淮”QQ群是借助现代通讯交流方式,打造技工院校艾滋病防治培训教学的交流沟通平台。据悉,这是我国技工院校艾滋病防治培训教学创建的首个QQ群。这个群里的群友,就是刚刚结束的华东6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暨技工院校师资培训班的学员。
一、师资培训重实用
技工学校是培养技术工人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国家职业技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高中阶段的职业技术教育。技工学校在完成培养中级技术工人任务的前提下,应当根据需要和可能,积极承担多种培训任务,包括在职工人(含班组长)的提高培训、转业培训,待业青年的就业培训,学徒的技术培训等。因此,技工院校被称为我国企业班组长和车间主任的摇篮。
截至2009年末,全国共有技工院校3064所,在校学生414万人,年毕业生逾100万人。毕业生成为新一代产业工人的佼佼者。与此同时,技工教育的社会化培训有效地促进了广大在岗员工的技能提升,2000年以来累计培训社会人员约2000万人次。
2006年3月1日起施行的国务院《艾滋病防治条例》第13条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指导、督促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中学将艾滋病防治知识纳入有关课程,开展有关课外教育活动。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中学应当组织学生学习艾滋病防治知识。
同年8月,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发出通知,要求从2006年秋季学期开始,将艾滋病防治教育课程列入技工学校和职业培训课程体系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课时为2~4个必修学时。尽管如此,绝大多数技工院校并没有开展艾滋病防治教育,已经开展的也极其有限。究其原因,关键在于缺乏师资,开展培训离开教师不行。因此,影响或者说决定技工院校开展艾滋病防治培训教学开展与否的“瓶颈”,就是师资培训。
近年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国际项目支持下,相继对部分省市自治区技工院校任课教师开展艾滋病防治教学培训,积累了许多经验。2010年,在举办中英艾滋病策略项目支持的华东6省市技工院校师资培训班之前,项目主办方先后在宁夏与河南等地进行调研,了解技工院校教师对培训的需求。
河南省技师学院一位女教师反映,她接受艾滋病防治师资培训之后,由于从来没有涉足艾滋病、性这一类话题,思忖数日不知道从哪里开口。实在无法,只好晚上讲给读高三的儿子听,从儿子反应中汲取灵感。针对调研中反映的开口难之类问题,项目主办方从教材修订入手,增加教材的实用性,使其更加贴近技工院校学生实际,让学生想读愿读爱读,帮助任课教师解决开口难问题。
教材修订中,项目主办方抓住这样三个环节,力争突出教材的适用与创新的特点。
1、目标人群明确
首先明确,教材是以技工院校学生为对象的艾滋病防治培训教材,目标人群就是技工院校学生,而不是其他学生。调研中,我们梳理出技工院校学生的这样一些特点。
第一,从年龄结构上看,技工院校学生大都在15-20岁之间,与高中与大专阶段学历教育者相仿;
第二,从技工院校教学内容上看,是以各类专业技能培训为主,而非理论教学为主;
第三, 从教学目的上看,技工院校是以就业而非深造为目的;
第四,从生活方式上看,技工院校招生来源覆盖地区广阔,与高初中学历教育就近入学,学生更多地生活在家庭管束之中不同,绝大多数技校学生来自农村,需要集体住宿,脱离家庭管束。因此,男女生接触时间与空间宽裕,更多地依靠自己处理生活与情感纠葛。
从青春期的性困惑问题来看,技工院校学生往往比学历教育的同龄人问题更多,他们接触性行为的状况也比后者多。
2、以职业生涯为切入点,引出包括性病艾滋病防治在内的生活技能培训
教材以技工院校学生关注的职业生涯为切入点,逐渐引入更易得到技校学生的关注。与此同时,教材中凸显两项技能,即强调技工院校学生在学习掌握专业职业技能的同时,还要学习掌握包括性病艾滋病防治在内的相关生活技能。
在教材使用上, 确定融入现有的职业指导或思想道德等公共课目的原则,注意做好与其他公共课目的衔接。
3、精选相关内容,侧重生活技能培训
教材修订中,项目主办方牢牢把握这样两个原则。
其一,“最低”知识原则,即在庞杂繁多的知识中选取“最低”但对青少年学生来说已足够的预防知识,比如对性行为安全的过细知识可酌情介绍、点到为止,不作冗长的讲述。
其二, 应知应会原则,即与职业技能培训同样,对性病艾滋病防治培训也应凸显“应知应会”,侧重预防技能培训。
经过充分调研,广泛征集技工院校任课教师和教学负责人意见和建议之后,项目主办方专家对教材进行认真修订。教材中设置许多互动参与环节,在随后开展的师资培训中,鼓励学员试讲,破解开口难,增加艾滋病防治教学的自信心。
(图为南京轻纺技工学院王小妹、南京交通技师学院李红霞与杭州技师学院陆玉慧三位教师在示范教学中的情景表演)
二、“相聚秦淮”再切磋
2010年教师节前夕,按照中英艾滋病策略项目活动计划安排,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与劳动科学研究所在南京举办华东6省市人社部门暨技工院校艾滋病防治师资培训班。培训班印发全国技工院校艾滋病防治培训教材,邀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中心、国际劳工组织北京局和人社部专家就艾滋病疫情流行趋势及传播特点、教材内容及使用方式、艾滋病相关问题以及参与式培训方法等内容进行专题授课。华东6省市人社部门相关负责人和所辖技工院校任课教师100余人参加培训。培训班形式活泼,教学互动,学员临时跨省组合,通过情景表演,进行示范教学,并由专家评点。
此次培训引起参训者的浓厚兴趣,大家一致认为,在技工院校开展艾滋病防治教育不仅是应尽的法律义务,也是所有技工院校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同时也符合技校学生青春期健康成长的需求。通过培训和示范教学,参训者对教学信心更足。课上课下,参训学员相互交流,希望获得更多的信息,以便回校后能成功扮演“播火者”的角色。
担任培训班副班长的浙江省工贸技师学院罗伟丽老师对学员们的需求了如指掌,短短两天培训结束返回杭州后,罗伟丽便于教师节当日创建名为“相聚秦淮”的QQ群。她在群公告里特地注明,这里是华东6省市技工院校教师开展艾滋病防治培训教学交流的平台。QQ群建立后,群主通过电话、QQ等方式联络各省市学员加入。短短几天,已有逾半数参训学员加入“相聚秦淮”QQ群。群里人气旺盛,几天前培训班的同学,如今变成QQ群友。
(图为相聚秦淮QQ群聊天记录)
群友们需求各不相同,有提供培训专家课件下载的;有交流教学心得的;有征询教学安排建议的。获悉学员“相聚秦淮”QQ群建立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国际劳工组织北京局授课专家也欣然加入,借助QQ群,使得培训与被培训者在培训继续保持畅通的在线联系。
进入“相聚秦淮”QQ群后,各位群友坦诚相见,倾心交流。浙江省机电技校任国强发帖表示,打算先给教职工上一堂艾滋病防治课。浙江省象山港高级技工学校苏子然跟帖称也有相同打算。两人在线交流这堂课的内容与形式。任国康说,内容想安排三部分,一是认识艾滋病;二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三是艾滋病的预防。苏子然认为,讲课前需做一个调查。教职工对艾滋病防治知识了解存在差异,各学校具体情况也不尽一致,因此宜先搞个校内教职工问卷调查。比如,汗液是否会传播艾滋病毒之类,根据不同情况设计讲课重点,辅之于参与式培训方法,这样效果可能更好点。如果讲授教职工们已经了解的知识,可能会流于形式,要把重点放在他们不了解的内容上。任国康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两人约好有其他新招再交流。
群友们对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的讨论随时进行。安徽淮南市技师学校刘凤岭发帖通报说,培训结束回校第二天,他便尝试在学生中讲了一堂课,学生反映强烈,参与热情极高。校领导很高兴,准备过段时间在学生干部中再讲一课。他还在群里建议,可以将艾滋病与历史上出现过的其他传染病联系起来讲,减少人们的恐惧感,增加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接受能力。群主罗伟丽感谢学员们的积极参与,并发帖认为,可以把艾滋病防治这门课纳入德育课。有群友征询艾滋病防治教学辅助工具;有群友建议各位老师公开最新课件供群友借鉴。杭州技师学院陆玉慧对培训班开通QQ群甚为赞赏,认为艾滋病防治教育需要相互支持和启发,庆幸我们创建了这样一个QQ群,有问题可以随时在线向同行们求教。
江苏连云港高级技工学校孙焱老师发帖说,他打算先在班主任中搞一次艾滋病防治教育培训。群主同时也在学校担任班主任的罗伟丽老师回复认为,班主任是和学生距离最近的人,也了解他们的生活,很有必要。安徽淮北煤电技工学校董萍华老师经过努力,学校的艾滋病防治教育讲座终于如愿开班。她兴奋地在群里发帖说:“在我的不懈努力下,我校的艾滋病预防知识讲座终于启动了,第一阶段计划讲九场,每场学生400人,现已经讲过3场,现场效果还不错,我很累,但我心里很快乐!我校在校生有8000多人,我一定要对他们普及一遍,我有信心,生命不息,战斗不止!老师同学们为我加油!谢谢你们在群里提供的资料! ”分享经验,诉说甘苦,QQ群已经成为学员们开展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家园。
(图为杭州技师学院老师在艾滋病防治课上讲授)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南京培训班学员所在学校已有安徽淮南市技师学校、安徽淮北煤电技工学校、浙江省象山港高级技工学校、南京技师学院、蚌埠技师学院、杭州技师学院、浙江商业技师学院、安徽蚌埠机电技师学院、宁波技师学院(放在心理健康课程里)、江苏连云港市高级技工学校、福建三明市高级技工学校、浙江工贸技师学院、山东济宁技师学院等先后开展艾滋病防治教学课程,许多院校已将其纳入日常教学安排,其他院校正在积极筹备中。
(图为南京技师学院学生正在上艾滋病防治教育课)
三、QQ群尝试可推广
在开展技工院校艾滋病防治教育师资培训的同时,创办旨在促进教学交流的QQ群,无疑是个创新。三个月来的实践表明,这一现代化媒介交流形式,已经成为培训的延续和拓展,对于推动跨省跨行政区域的技工院校艾滋病防治教育的开展,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1、QQ群使短暂的师资培训变为永不下课的培训
创建技工院校艾滋病防治培训教学交流QQ群,是艾滋病防治培训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将使短暂的艾滋病防治相关培训变成一堂永不下课的长期培训,变成教学相长与信息交流平台,将会最大程度地放大艾滋病防治培训的成效。
事实上,对于培训者的培训要求要比一般培训高得多。道理很简单,因为受训者担负着培训的任务,他今天当学员接受培训,是为了明天当老师开展培训。因此,对培训者的培训必须经过培训–实践–交流–再培训这样的步骤,很难再短期内完成。而QQ群的创立,恰恰为被培训者的实践、交流以致再培训提供了平台。
2、实体培训变成虚拟交流
实体培训既需要主办方的经费投入,也需要受训方的时间投入,因而不可持续。而QQ群的创立,则使实体培训得以长久延续,既省去主办方的经费投入,也不需要占用受训方的工作时间,只要有空随时可以进入群空间与群友们切磋。虚拟交流方便快捷,具有可持续性,不因群友的工作忙闲而稍有停顿。
QQ群作为现代化人际交流方式越来越普及,把这一人际交流方式运用到艾滋病防治师资培训之中,适应了受训学员的需求,因而得到学员的广泛响应与参与。在QQ群这个平台里,人们可以跨越空间和时间的约束,在线交流或者离线留言,寻求更多更实用的教学信息。
3、艾滋病防治师资培训的成效获得最大限度的放大
QQ群的创立,使技工院校艾滋病防治师资培训由实体培训延续为虚拟交流,而专家的参与和在线解疑释惑,则使实体培训延续为虚拟培训。这种短暂的实体培训向长期的虚拟培训的延续,无疑最大限度地放大了培训的预期成效。
从培训刚结束第一所院校开展艾滋病防治教学,第一位参训学员“吃螃蟹”开始,3个月过去,目前开展教学的院校已有10多所,有的院校逾8000名学生,担任教学任务的老师负担极重。这其中,为各位老师提供教学交流、信息咨询、课件下载、建议意见的QQ群功不可没。可以说,QQ群对华东6省市参训者所在的技工院校艾滋病防治教学活动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如果说还有什么不足之处,那就是QQ群还是个新事物,它的作用显现还有一个过程。同时,主管技工院校教育的官员尚未关注更没有加入这个QQ群。从推动技工院校艾滋病防治教学的角度说,惟有加入QQ群,才有助于了解处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们的需求与困难,相关政策制订才更有依据。
一“群”唤起众人应。培训需要实践,需要交流,“相聚秦淮”QQ群使培训、实践、交流变得很简单,足不出户便可以与群友隔空聊天。今后开展相关师资培训,完全可以复制QQ群的模式。参训教师通过QQ群交流教学心得,巧拙互补。主管技工院校教育官员通过QQ群,从细微末节关注艾滋病防治教学实践的得失难易。相信通过群友的共同努力,把QQ群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借以推动我国技工院校艾滋病防治培训教学不断创新,走上可持续化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