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6日

河北省力争建1至2个省级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临床基

  • 河北日报
  • chain2012
  • 2011-01-07 00:00:00
  今天,记者河北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工作总结会上获悉,6年前因感染艾滋病长期卧床的固安县农民张某,经过一段时期的中医药辨证施治治疗,咳嗽、胸闷、发热等症状消失,免疫力大大增强,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张某是河北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的受惠者之一。

  从2004年开始,河北省作为全国首批试点省份之一,先后在永清、沙河、固安、承德、武安等市(县)开展了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共确定了219名不适应抗病毒治疗的,退出抗病毒治疗的,接受抗病毒治疗但毒副反应较大的艾滋病患者及病毒感染者,自愿参加中医药治疗。治疗的基本方法是,向接受治疗的患者提供免费的中医药治疗,统一制作的中成药或制剂,在医务人员指导下服用,必要时经中医辨证,给予对证汤剂。病人同时可接受抗病毒治疗。

  项目试点过程中,各项目县对病人进行辨证施治时,都要求必须有两名医师共同诊查病人,共商治疗方案,处方实行双签字制度。建立了药品发放服药制度,无论是送药还是患者到医院或防疫部门取药,每个服药者都有一名服药监督员监督服药,做到送药到手,服药到口,服后再走。各项目还开设了专门诊室,开通固定联系电话,明确由主诊医师接听。主诊医师将个人手机告知病人,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有问题随时协商解决。

  通过多年试点,结果显示,中医药治疗能显著改善艾滋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对发热、咳嗽、纳呆、腹泻等症状有明显疗效。治疗满12个月、满24个月、满36个月、满48个月和满60个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0.6%、81.7%、87.2%、83.3%和85.7%,降低了发病率和死亡率,患者反映良好。

  据介绍,今后,河北省将在首批试点的基础上,结合全省艾滋病分布特点,逐步扩大试点范围、治疗人群,争取使符合治疗条件的艾滋病患者都能接受中医药的治疗。将加快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临床基地建设,力争建成1至2个省级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