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县人民检察院干警和艾滋病患者及其亲属聊家常。王海 摄
昨天,大雾散去后,冬日难得一见的阳光照在大地上。在荣昌县盘龙镇龙腾社区里,26岁的王石(化名)固执地站在阳光下。这种对于正常人来说是一种享受的动作,对王石来说,却是一种折磨。因患上艾滋病,他的眼睛对于阳光特别敏感。没站多久,王石的眼泪就已经流了下来。他在等,等一些本应与他的命运毫无交集的人来看他。
他从14岁开始吸毒
来看王石的是荣昌检察院检委会委员张思平。“王石从14岁开始吸毒,到2008年时,被检查出感染艾滋病。”张思平说。
到了王石家,王石的父亲和母亲都在。虽然外面太阳很大,但是王石家里很黑。王石的母亲拖出几张板凳,请大家在院子里坐。
“王石眼睛受不了,我们进屋坐吧。”张思平熟悉王石的情况。但是王石固执地要求坐在院子里。
在院子里坐下,张思平坐在王石侧面,帮王石挡住一部分阳光。
“现在情况怎么样了?”张思平把检察院送给王石一家过年用的米和油交给王石后问。
“下周才能去查结果,然后才能领到药。这几天感觉人很累,有时喘不过气来。”王石回答。
“没有再碰那东西了吧?”张思平用词很小心。
“没有了。”王石回答。
“那就好,那就好,那东西是碰不得的。现在能戒掉,其实也不晚。”张思平安慰着王石。
在王石眼里,穿着检察制服的检察官已经是自己的亲人。虽然认识这些亲人还不到一个月。“要是我能早点认识他们,我就不会走到今天这一步了。”王石说。
重建被毒品毁掉的家
“第一次我们去王石家时,他没在家,只是清楚这是一个特别困难的家庭。”昨天,张思平回忆今年1月20日,与县检察长梁经顺一起到王石家的情况。
当时,就王石的父母在家。通过王石的母亲,梁经顺知道,这个家庭有两个儿子。小儿子正在广东读大学,而大儿子则已经离家出走,而且身染艾滋病。
这是一个被毒品毁掉的家。家徒四壁,小儿子大学的学费,也是亲戚朋友们借的。
“当时,梁经顺把身上带的1000元钱,全给了这个正无法过年的家庭,并当即决定,让荣昌检察院和这个家庭结成穷亲。”张思平说。
之后,荣昌检察院数次到王石家里,帮助这个家庭的生活。并负担起王石弟弟的学费。到了7月,王石的弟弟回到重庆,在当地检察院实习。在这期间,检察院完整地了解到了王石的情况。
原来王石14岁时出门打工,结果遇到坏人,被拖下了吸毒的深渊。为此,他的父亲已经气得神志有一点不清楚了。到了2008年,王石在成都被查出感染艾滋病。得知病情后,王石自杀未果,被送回了家。
而现在,王石因为愧对家庭,已经离家出走了。王石的弟弟学医,知道如果哥哥的病情得不到控制,很快就会死亡。因此请求检察院,一定要帮忙找回哥哥。而这时,大家仅知道一个汇款地址。此前,王石在山东打工存了几千元,因为担心忍不住拿去吸毒,他曾把钱汇给弟弟。后来实在经不起毒品诱惑,又打电话从弟弟手中要回那几千元。家人由此留下一个地址和电话。
检察官劝回离家浪子
张思平说,当时大家都只知道王石在山东,但是在山东哪里并不清楚。而且王石曾打电话回过家,但那是一个公用电话。
荣昌县检察院与山东检察系统进行了联系。通过他们,找到了王石。每一次电话打过去,王石很抵触,不愿回家。
随后,荣昌检察院多次电话联系王石,并通过王石的弟弟做王石的思想工作。终于在今年12月1日,王石回到了家里。第二天,检察官就赶到王石家里,与他建立了联系。荣昌检察院将他纳入了社区矫正体系。不时有检察官去王石家,让他重燃生活的希望。
从现在来看,王石已经走了出来。王石说,感谢检察官让他懂了法,懂了快乐的意义。
“我们会一直关注王石的情况,帮助他走完人生剩余的旅途。而且,王石家的困难,我们也会一帮到底。”张思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