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7日

沧州年轻抗艾志愿者:付出着,坚持着

  • 燕赵都市网
  • chain2012
  • 2010-11-28 00:00:00
  在世界艾滋病日到来前,记者采访到了23岁的沧州抗艾志愿者赵力(化名)。这个看上去十分普通的年轻人却因为自己的一份看似“特殊”的付出而赢得了沧州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们的敬意。那就是他以一名抗艾志愿者的身份,做了大量令人敬佩的工作。

  偶然成为抗艾志愿者

     去年4月份,赵力在当地一家报纸上看到疾控中心招募志愿者的消息。成为一名志愿者服务社会与人群一直是赵力的一个愿望,于是他就过去报名了,他说,当时他连疾控中心是干什么的都不知道。到了之后才知道,原来他们招募的是抗艾志愿者。

     “艾滋病”?赵力当时觉得挺意外,因为他总觉得这种病离自己太远太远,而且自己对此几乎一无所知。沧州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开始给他进行讲解,从艾滋病的发病原因到目前的趋势,再到高危人群及感染者需要社会各方面帮助的现实。听完讲解,赵力觉得自己以前对于艾滋病有太多误解。既然是做志愿者,那不妨做名抗艾志愿者,不也同样达到自己服务社会的目的吗?就这样,赵力成为了一名抗艾志愿者。

  苦心付出赢得信任

     可真当上志愿者赵力才明白,这样的“志愿者”实在是太难开展工作了。首先,他得想办法接近高危人群。不仅如此,他还得想办法赢得信任。怎么赢得?只能靠实打实的付出,靠“人心换人心”式的奉献。

     赵力说,他关注的高危人群是“男男同性恋”群体,接触之后他发现,只要你真诚地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他们就会对你敞开心扉。除了自己做好宣传工作以外,赵力还在今年在沧州疾控中心的帮助下连续组织了两次大型活动,都取得了圆满成功。除此之外,他的手机已经成为“咨询电话”,他还负责发放安全套,为的就是提高干预人群的自我保护意识。

     正是因为了他的真诚付出,他很快就收获到了信任与友谊。不少高危人群成员向他诉说了各自的苦闷,将他当作自己的朋友。不久前,他还接到一名感染者的电话,称“不想活了,少受点儿罪,还能省点儿钱”,接到这个电话后赵力立即与其见面,利用对方担心儿子的心理苦口婆心做工作,最后终于打消了对方的消极念头,开始接受疾控中心的指导治疗。

  少一份误解,多一份关心

     沧州市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科科长韩芳告诉记者,赵力的表现让他们都很感动。要想遏制艾滋病,决不能仅仅依靠疾控中心一家力量,更需要获得来自全社会的帮助。而赵力这样的志愿者,就有效地搭建起一座桥梁,为防治艾滋病工作起到了不可取代的作用。

     赵力说,现在他已经成立了8个人的志愿者团队,这样的团队在沧州还是第一个。这些成员都是他通过日常的渗透成为他的同路人的,大家决定一起为这个社会做些什么。赵力还说,当他与高危人群真正接触、了解以后才发现,原来人与人之间有太多误解,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紧密联结在一起的,谁也不能“独立”出去。既然如此,就应该少一份误解,多一份关心,只有这样我们的世界才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