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8日

柳州六岁艾滋孤儿受关注 身边一直都有好心人

  • 广西新闻网
  • chain2012
  • 2010-11-08 00:00:00


  艾滋孤儿阿龙的故事经连续报道后,来自柳州市民的关爱如潮水般涌向阿龙独居的小屋。由于每天前往看望阿龙的市民很多,热心的邻居特意制作了一块指示牌,钉在路边的树上,方便大家找到阿龙。

阿龙的背后,会涌现出更多关爱他的热心市民。

牛车坪村委杨主任经常和村干部一起带上些吃的给阿龙。

梁师傅就住在离阿龙几十米外的地方,他经常送饭给阿龙吃。

昨日下午,一位女士在看到阿龙的生活环境时,掉下了眼泪。

得到一支“机关枪”,阿龙兴奋不已。

  柳州市郊牛车坪村6岁艾滋孤儿阿龙的故事经过今报连续几天的报道,在广大读者中产生强烈反响。爱心如潮水般涌向阿龙的小屋,而备受关爱的阿龙,这几天明显开朗了许多,不时咧嘴大笑,恢复6岁孩童应有的天真。大家被阿龙的坚强感动,为阿龙的遭遇落泪,同时心里也有疑问:是谁发现了阿龙的故事,在阿龙父亲去世前后,究竟是谁一直在默默地关心着阿龙的生活?今天,我们就给大家讲讲阿龙背后的故事……

  缘起一篇网帖

  若不是今网论坛上的一篇帖子,也许直到今天大家也不知道阿龙的故事。

  11月2日,一篇题为《可怜的艾滋病孤儿》的帖子发在今网论坛上,发帖者为前一天才注册的“半滴雨水”。帖子称,柳州市城中区牛车坪村有一名艾滋病孤儿,父母双亡,与84岁的老奶奶相依为命。由于携带艾滋病病毒,送孤儿院不愿收、亲戚不敢收养、也不能到学校读书。为了生存阿龙自己煮饭、洗衣服,但由于缺衣少食,甚至一天三餐都无着落,靠村委和好心的村民们接济,冬天到了又该怎么办?

  不知是否因为发帖者没有采用劲爆的标题,或是所说的事情网友关注较少,当时,这篇帖子只吸引了9名网友回帖,随即淹没在众多的新帖之下,而此后“半滴雨水”也没再现身。然而,这篇帖子却引起了今报记者的注意––到底是网友用“马甲”在“灌水”,还是真有其事?

  当日,记者拨通牛车坪村委的电话核实此事,结果证实网友所言不虚。随后,在村委工作人员的指引下,记者找到了阿龙的家,亲眼目睹了阿龙一个人的生活。经过几天的跟踪采访,11月5日,今报用两个整版推出关于阿龙的首篇报道,当天即“引爆”全城。之后的连续报道,也在市民当中造成不小的震动。如今,阿龙的故事传遍柳州的大街小巷,关心阿龙的人不计其数。

  网友身份成疑

  那么,到底是哪位热心人士在今网论坛上发帖,向大家介绍阿龙的生活情况呢?

  有知情者认为“半滴雨水”是阿龙老家的邻居––60多岁的李大爷与于大妈夫妇。据称,阿龙的奶奶原来在马鹿山深处有间泥土房子,那里就是阿龙的老家。阿龙的父亲刚出狱时,还没有自己建房子,就住在了老家那边。当时李大爷一家就住在隔壁。

  后来,老夫妇搬到雒容与儿子们同住,和阿龙一家就来往得少了。约一周前,老夫妇回老家看房子,才得知阿龙父亲去世,只剩阿龙一个人生活的消息。当时两人打算把阿龙接到雒容去抚养,然而就在夫妇俩去村委办理手续时,却获悉阿龙已感染艾滋病毒的坏消息。

  “他们很失望,同时还提到,阿龙遭遇这样的病,恐怕没有人能承担抚养阿龙的责任。只有让媒体知道,引起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由政府出面解决才行。如果你们是2号看到的帖子,那么与他们来这里并发现阿龙有问题的时间是吻合的,应该是老李夫妇俩或其家人发的帖。”知情者如是说。

  阿龙的奶奶也证实,一周前,“李师傅”夫妇确实来找过阿龙,并打算领养阿龙,但最终没有成行。奶奶说她也希望李师傅家能够领养阿龙,但又怕“给他们的生活造成干扰”。

  由于那对老夫妇没有在村委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目前暂无法联系其进行核实。

  不过,阿龙父亲的朋友胡强却认为,可能是他的一位叫做阿丽(化名)的朋友打电话并发帖,才引起媒体对阿龙的关注。

  据称,阿丽是在9月份偶然得知阿龙的情况。当时距离中秋节还有两三天,她特地与胡强一起去看望阿龙,并为他送去了月饼。此后,还曾送去大包的衣物及食品。阿丽还在网上搜索可以收养艾滋病孤儿的相关机构,不仅给这些机构发去关于阿龙的信息,还将机构的联系方式提供给村委,希望这些机构能来收养阿龙。可是记者联系阿丽,她却称自己没有在今网论坛发过帖。

  一直都有好心人

  食品摆满桌子,玩具遍布角落,甚至连电视机都已有两台,如今的阿龙不再为生活担心。然而在阿龙缺衣少食的时候,一些人就已经在默默地关心阿龙,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关爱,阿龙才能一路走到今天。

  虽然奶奶是阿龙现在最亲近的亲人,但说起关心阿龙最多的,就连奶奶都会看着对面的制砖场,那里住着梁女士和她的丈夫梁师傅一家。奶奶知道,她这个无依无靠的孙儿,全靠梁女士一家的帮助,才能够每天吃上饱饭。

  据了解,梁家与阿龙的父亲相识近十年了。也许是因为和阿龙的妈妈是老乡,两家人的关系比较好。3年前,梁家租下了阿龙家旁边的空地做水泥砖生意,从此就在阿龙家的对面住了下来。

  梁女士告诉记者,在阿龙父亲犯病期间,每次都是梁女士的丈夫载去医院。“是朋友又是邻居,帮一下也是应该的”。阿龙父亲去世后,阿龙突然没了大人照顾,当时他还不会煮饭,奶奶又不能每天来照顾,因此那时阿龙的吃饭问题大都靠梁女士解决。

  阿龙说,以前饿了没饭吃的时候,就到梁阿姨家门口张望,梁阿姨就会盛一大碗饭给他。“讨饭吃”的日子,阿龙过了很久,直到学会做饭,才慢慢自己独立生活。

  “那时不比现在,没有那么多人送吃的,奶奶也来得少,所以每天我们都会问他吃饭没有,然后盛一碗给他。平时也叮嘱他晚上睡觉要关好门。唉,阿龙这么小就要一个人生活,我们也只能尽量照看点,不然还有什么办法。”梁女士说。

  胡强也是一直关心阿龙生活的人之一。据胡强称,他是阿龙父亲的生意伙伴兼朋友,看着阿龙长大,也陪着阿龙走到今天。

  据了解,阿龙现在的家,胡强也曾帮忙出资修建。刚搬进那间小屋时,还没有通电,也是胡强和朋友一起,为他拉了电线。此后,胡强和朋友经常买一些馒头、包子等给阿龙,天气变化时也会来看看阿龙缺些什么。

  温馨的指路牌

  阿龙的家很难找,没有路标,没有门牌,很多市民来看望时经常会走“冤枉路”。然而昨日,记者在通往阿龙家的那条小路路口发现,多了一块木板,上面用箭头指示,并标注“小龙的住处→”。

  是谁做了这么温馨的提醒?找来找去,最后记者找到了牌子后面采石场的人。采石场老板告诉记者,是他的一个小工写好并挂在那里的。

  经过一番交流,记者发现,原来这家一直默默做工的外地人,竟然也是给予阿龙很多关怀的人之一。

  据了解,有时阿龙错过了梁家的吃饭时间,也会跑到采石场这边,采石场老板看到阿龙便会直接给他盛饭。有时有陌生人来找阿龙,老板也会比较警惕,看到阿龙没有跟着陌生人走,他才会继续专心做事。

  昨日下午,在那块指示牌上又多了两行提醒:“请您轻轻的关爱,不要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写出这话的小工一直在忙碌着,好像这事与他无关一样,只是在记者看着他的时候,会有些不好意思地转头。

  除此之外,还有为阿龙争取权益、嘘寒问暖的村委工作人员,四处寻找安置办法的阿丽……这些默默的关爱让阿龙坚强地走到今天。现在,还多了愿意和阿龙做朋友的小学生、爬上爬下重新布置电线的周师傅、在网上倡议建立长期关爱的QQ群网友、无数饱含爱心的热心市民……

  阿龙的路还很长,爱心也会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