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公民奖”得主鲍志明。(加拿大《星岛日报》)
中新网10月21日电据加拿大《明报》报道,加拿大移民部19日公布12名“加拿大公民奖”(Canada's Citizenship Award)得主,2名为华人,当中包括35年前从中国香港移民来温哥华的医师鲍志明。曾从事护理专业的鲍志明,对针灸及中医有特别钻研,曾为病人免费针灸,还主动关怀耆英及新移民,义务教他们英文。鲍志明多年来对移民社区的无私奉献获得移民部肯定,因此获奖。另一名华人得主为来自多伦多的江晓然。
鲍志明去年才得到前总督庄美楷颁发的“加拿大关爱奖”(Caring Canadian Award),稍早也得到“西门菲沙大学甘地和平奖”(SFU's Gandhi Peace Award),屡获大奖肯定的鲍志明,19日知道再度获奖,仍然喜出望外,感到荣幸。
鲍志明说,他和其他移民一样,均走过非常崎岖的移民路。鲍志明回想1975年,因为要帮助生病的姐姐照顾6个 孩子,所以移民到温哥华,虽然抵达第二天即在温哥华综合医院找到护理工作,但没多久却因不慎踩到病人尿液而滑倒,髋关节受伤。
鲍志明表示,让他感到挫折的是,待他休养了几个月后再回医院,才惊觉自己被解雇,当时护理长虽然列了几项原因,但后来才知道真正原因是主管将他的护理职位,挪给了主管的一名白人女性朋友。
不过,鲍志明没有气馁,继续在护理专业领域进修,也到厦门大学学习针灸及中医,且取得证书。知道针灸有可解除病人痛苦的功效后,鲍志明利用护理工作之余,开始为有需要的病人提供免费针灸服务,或中医方面的建议。
鲍志明刚抵埠就在温市中心东端落脚,一住即30多年,1996年卫生单位警告温市中心东端恐爆发艾滋病流行时,当时担任卫生局耆英委员会成员的鲍志明,即参与推动免费交换针头计划,减少吸毒者交叉感染艾滋病。
鲍志明说,当时他观察经常在社区流连的吸毒者,因为没有钱买不起针头所以互相借用,疾病于是在吸毒者之间蔓延,他认为卫生单位只需花少少钱,提供干净针头,不仅可减少吸毒者染上艾滋病的机会,而且长期亦将为政府省下庞大治疗艾滋病的费用。
他表示,一直以来都相信“人命大过天”,可以不计较金钱回报,以所学的专业帮助病人脱离苦痛。鲍志明说,即使现在已经退休,不再从事专业针灸师,但若有人问起针灸的效用,又或那些中草药可以医治,他也会继续在不涉及医疗行为的范围内,继续提供建议。
另一位华人得主江晓然(Xiaoran Jiang,译音),热心为多伦多志愿眼科医疗组织奥比斯(ORBIS)担当义工筹款,又在社区内组织数学﹑象棋及演讲比赛,更组织2场协助新移民认识北美大专教育的研讨会。江现时是多伦多大学学生,已为奥比斯筹得接近一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