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7日

河南省新安县积极探索高危人群行为干预工作

  • 河南省卫生厅艾防办
  • chain2012
  • 2010-10-18 00:00:00

  洛阳市新安县是新的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县,高危人群行为干预工作起步较晚,项目实施以来,他们在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勇于实践,积极探索,初步形成了适合当地实际的较为有效的干预模式。

  一、完善机制,健全干预工作队伍

  为保障干预工作的顺利开展,按照上级高危人群干预工作的相关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制订了“新安县2010年艾滋病高危人群干预工作实施计划”,成立了“新安县艾滋病高危人群干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目标场所干预活动联络组”、“高危人群调查干预组”、“检测检验组”和“后勤保障组”四个专业小组,明确每位人员的职责和工作指标,完善了有关规章制度,从组织机构、制度、人员、资料和经费等方面给予干预工作充分的保障。

  二、加强培训,提高干预效果

  在参加省、市艾滋病高危干预工作技术培训的基础上,县疾控中心艾滋病专业人员通过上网和查阅专业杂志等途径,认真学习、体会,借鉴外地高危干预工作的做法和经验丰富干预工作知识。对参与艾滋病高危干预的工作人员在进行干预工作理论知识培训的同时,采取干预现场观摩的方式,使每位干预工作人员都掌握开展干预工作基本知识和必备技能。另外,在每次现场干预活动结束后,他们及时征求业主和被干预对象意见,不断调整干预方式,提高了干预工作的效率和工作质量。

  三、积极探索,高危行为干预工作取得新的突破

  一是对高、中档娱乐场所建立业主联系制度。娱乐场所是艾滋病高危干预工作的重点,通过官方联系,业主往往不承认其场所有商业性行为人群。他们发动疾控中心全体职工,套用层层关系,通过娱乐场所业主信任的人,以非官方的途径与娱乐场所业主取得联系,讲明工作目的,为他们免费提供安全套、宣传材料及小礼品,打消了他们的顾虑,建立了与业主每月联系的制度。在业主的积极配合下,他们对全县大、中型宾馆、饭店、洗浴场所、歌厅、发廊等娱乐场所进行了拦网式排查,携带电脑、投影仪等设备,以讲座或播放影像资料的方式,对各场所高危人群进行了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培训和HIV抗体检测。在干预过程中,我们除发放宣传资料、联系卡、安全套外,采取现场开展免费检测血型、免费检测乙肝抗原抗体和乙肝疫苗接种等活动,为抽血检测人员发放纪念品、小礼品等方式,丰富干预活动内容,使目标人群积极配合、主动参与检测。

  二是对发廊、按摩房等低档场所,通过房东和寻找关键人物配合等方式进行干预。发廓、按摩房及小旅馆等低档场所的性服务人员隐蔽性强、人员分散且流动性大,不易采取集中干预方式。一方面他们通过开展免费健康体检、疾病监测调查等方式,对目标场所所有服务人员进行检查,在调查过程中通过房东和关键人物,甄别出暗娼;另一方面,他们寻找一些愿意协助开展干预工作的“关键先生”(男服务生、常混迹于娱乐场所的嫖客),给他们适当的报酬(发放香烟、简单聚餐等),使他们获取新增暗娼活动场所或人员信息后,及时与干预人员沟通。同时他们还采取上门或有“关键先生”组织预约到单位等方式,对暗娼采用“面对面”培训、发放小媒体(如折页、张贴画)、联系卡等方式开展进行预防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和宣传,同时进行HIV抗体检测。通过“关键先生”预约在疾控中心对小旅馆、洗脚房等场所的暗娼(流动性)进行高危行为干预和HIV抗体检测。

  三是通过娱乐场所经营者和发展同伴教育开展宣传干预。一方面通过定期给娱乐场所经营者送安全套和宣传材料,要求娱乐场所经营者给暗娼发放宣传资料和安全套;另一方面在干预过程中发展同伴教育者,对其进行预防知识强化培训,鼓励她们以适宜适合的方式,通过一对一或多个同伴之间的交流,传播预防艾滋病、性病预防知识、传授正确使用安全套、拒绝危险性行为等技能,并通过发放联系卡,使高危人群获得咨询和检测的途径。

  四是定期开展大型工程、建筑工地和流动人口居住地区的长期打工人员或外来务工人员的干预:我们到新安电力集团下属的煤矿、建筑工地、流动人口的工作和聚居场所,播放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片,发放宣传资料和安全套,以直接面对面培训等方式开展预防艾滋病、性病宣传教育,推广使用安全套。

  五是加强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其配偶的管理。在告知受检者艾滋病检测阳性检测结果的同时,我们将正确使用安全套预防传播艾滋病的知识告知对方,免费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其配偶(性伴)提供优质安全套。

  四、加强督导,提高工作质量

  为保障和提高干预工作的质量,该县成立了督导和评估小组每月对艾滋病防治效果进行督导和评价,保证艾滋病防治项目的顺利进展和效果。对督导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和调整防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