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6日

我们敌人是艾滋病非病人

  • 39健康网社区
  • chain2012
  • 2010-09-16 00:00:00

  “我们的敌人是艾滋病,不是艾滋病人。”

  这是著名演员、艾滋病防治宣传大使濮存昕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这句话,我们都能理解。可是,当我们检索我们的生活,也许就会发现,这句话背后的深层含义。

  你愿意和艾滋病患者(携带者)握手吗?你能接受和他们同桌就餐吗?你能够走进他们的生活,给予他们必要的理解和帮助吗?你可以静下心来,听听他们的故事吗?

  你扪心自问:我是不是还像对待敌人一样,离他们远远的呢?

  我们不急着要你的答案。

   我们选择了讲5个人的故事,他们都曾经和艾滋病病毒如此接近。昨天,我们多方寻找,只为知道,在世界艾滋病日的前一天,他们在干些什么?想到了什么?

  当他们的生活映射到我们的时候,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正确的答案。

  Ⅰ、小梅

  【提要】因为一次消毒不彻底的文眉,小梅成为一名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老公带着两个孩子走了,身边的人看到她也躲得远远的。孤独感,笼罩着25岁的小梅。去年5月,小梅找到市六医院的医生,希望医生能当一回红娘,为自己找个知心爱人。

  “她呀,已经找到一个对象了呀,正在发展中。”市六医院“关爱家园”的医生一听说找小梅,高兴地通报了她的最新情况。

  小梅在绍兴。和以前相比,现在的生活要有光彩得多。

  男朋友也是“关爱家园”的艾滋病人,在金华,认识已经有一年了。医生说,虽然是医生帮忙牵线搭桥,可具体发展还得看他们自己!

  小梅已经和男朋友约定:不结婚,不生孩子,趁着身体好的时候相互依靠一下。虽然分居两地,可平时打打电话,发发E-mail,感觉还是很甜蜜。

  Ⅱ、宝宝

  【提要】宝宝是2005年7月20日生的,是个大胖小子。和别的孩子唯一的不同是,他的母亲王丽是一名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由于事先不知情,这个情况在宝宝吃了6天母乳后才发现。幸运的是,经过在杭州的阻断治疗,宝宝没有感染上艾滋病病毒。

  “儿子会跑步了,我们都跑不过他!”宝宝的父亲讲起儿子就像打开了话匣子,“个头都有90厘米了,身体很好。”

  宝宝很喜欢说话,不停地说,什么都说。

  “医院?很久没去。”父亲说,“刚开始一直都去检查的,后来医生说没关系了。就不去了。”

  “多久没去?我也忘了,反正很久以前的事了。”

  忘了也好。对宝宝来说,最美的生活永远在前方。

  Ⅲ、王剑华

  【提要】桐庐第二人民医院的外科医生,杭州14名去非洲埃塞俄比亚的首批国际志愿者之一。在当地阿尔巴门奇医院主刀的一次外科手术中,一名艾滋病人的血直接溅入他的眼睛。

  王剑华已经回来一个多月了,回到这片熟悉的土地,在非洲的生活依然历历在目。

  “前天刚刚去医院做过(HIV)检查,还是阴性。”王剑华说,“说不怕是假的,是人都怕。”

  王剑华说,已经做了好几回检查了:回国前一次,回医院一次,团市委又带他去了一次,加上这已经第四次了。“没什么问题,很快就可以回医院工作了。”

  “国人对艾滋病是有偏见的。在非洲,当地人很豁达,他们对待艾滋病就像看乙肝一样稀松平常。有人看我紧张,还很好奇地问我:‘你为什么会为一个10年后的病担忧?’”

  这两天,王剑华在积极准备,恢复工作。医院很忙,需要这样的优秀医生。

  Ⅳ、杨佐锋

  【提要】 市公安局禁毒支队一大队警察,“杭州禁毒十年先锋奖”获得者。2004年一天,他在和战友抓毒贩时,和一名毒贩发生肉搏。事后发现,这名毒贩是艾滋病患者。

  昨天下午,杨佐锋还在上班。

  提起3年前的往事,杨佐锋哈哈大笑:“早过去了,你看,我一点事也没有。”

  担心他们的健康,抓捕回来后,领导叫他们去检查。可杨佐锋并不怎么在意,回来就直接上岗了。

  当然,这份底气源于对艾滋病的了解。杨佐锋说:“我以前在戒毒所也工作过,对这个病还是有些了解的。这种程度的接触,不会感染。”

  Ⅴ、时代强

  【提要】浙江省第一家艾滋病防治组织“关爱家园”负责人,长期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已经数不清,他接到了多少咨询电话,又有多少艾滋病患者接受过他的治疗。

  时代强医生很忙,到了世界艾滋病日前后,他更是忙得团团转。昨天下午,当记者找到他的时候,他正准备出门参加一个艾滋病相关宣传活动。

  不过,他还是愿意再给我们讲讲艾滋病的防治知识,尽管这番话已经重复了无数次。

  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艾滋病的传播方式只有这么三种。艾滋病病毒的生存能力特别差,一般性的消毒就能导致其死亡。“普通老百姓之所以排斥艾滋病人,是因为对艾滋病的了解不够。”时代强说,过去艾滋病被视为“绝症”,但如今有许多治疗药物,艾滋病的死亡率大大降低。

  时代强说,中国老百姓在道德观念上对艾滋病有种抵触情绪。“其实很多病人是无辜的,比如病人的配偶,母婴传播的孩子。所以我们太需要普及大众宣传,给那些艾滋病人更多的关怀和爱。”

  “关爱家园”正在筹划联欢会,让艾滋病患者(携带者)度过快乐的日子。

  记者手记 为自己亮一盏灯

  小时候怕黑,总觉得在莫测的黑暗中,有种种恐怖的东西。等到灯一打开,才发现,那个张着血盆大口的怪物,只是一只纸篓。

  恐惧源于无知。

  当我们害怕艾滋病,甚至害怕得有些莫名。那么,还不如花一点点时间,了解艾滋病的有关常识。了解得越多,恐惧越少。

  用知识为自己点亮一盏灯,让无知的黑暗无处遁形,让恐惧失去土壤。这,很好。

  相关新闻 杭州的建筑业农民工防艾培训 受到建设部肯定

  本报讯(通讯员 陈军 记者 金杭婷)在防治艾滋病的教育上,他们是不可忽视的人群––杭州建筑业拥有民工30多万,占建筑企业总人数的90%以上。他们多数都是来自农村的青壮年男人,平均年龄36岁,处于性行为活跃期。再加上自我防范意识较差,属于艾滋病传播的高危人群。

  因此,在今年的“世界艾滋病防治日”前夕,杭州市建筑企业管理站组织旗下的民工学校,为2000名民工进行了40期的“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知识讲座,邀请杭州市疾控中心授课,还举行了“防治艾滋病,让民工告诉民工”的活动,扩大了宣传范围。

  杭州市建筑企业管理站在讲座前后分别对民工进行了艾滋病知识的相关问卷调查,8道简单的选择题,折射了这次讲座的宣传效果。比如,培训前,70%的民工都不知道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生下的孩子也很有可能得艾滋病;60%的人以为艾滋病既然通过血液传染,蚊子也是个很危险的传染源;还有一大部分人不知道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降低艾滋病病毒传播的风险。经过培训,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达到了89%以上,不少民工表示:“为了对下一代负责,为了自己的健康,也不能胡来了。”

  昨天,从北京归来的杭州市建筑企业管理站书记余子华向记者透露:作为此次建设部“2007年建筑业农民工防治艾滋病知识培训”的城市之一,杭州的成效深受建设部的肯定。

  小贴士 请记住这5句话

  和艾滋病患者握手、共餐不会感染。

  别去干这些危险的事:吸毒、不洁性行为,在没有消毒设施的地方拔牙、纹眉、纹身。

  只要你愿意,艾滋病检测可以不花钱(我市及下属区、县、市的疾控中心已设立艾滋病免费自愿咨询检测点)。

  艾滋病患者(携带者)很孤独,请给他们一份理解和宽容。

  艾滋病不是“绝症”,经治疗甚至可以重返工作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