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茂余
经过10年的潜伏,江门的艾滋病死亡数已经排在了传染病死亡案例的首位。日前,珠中江三地召开了传染病疫情分析交流研讨会。南都记者获悉,今年以来截至6月底,江门全市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超过4000例,丙类传染病报告已过万例。其中,报告死亡数居前3位的则是艾滋病、狂犬病和肝炎,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总数的九成以上。
艾滋病进入发病高峰期
据江门疾控中心监控数据显示,全市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是:肺结核、肝炎、梅毒、淋病和艾滋病。死亡居前三位的则是艾滋病、狂犬病和肝炎。
据了解,因甲乙类传染病死亡的,1990-2004年每年死亡数在12例以下,但自2005后快速增加,2009年急升到128例,死亡数是2008年的2倍。在这些死亡案例中,增加较多的主要是艾滋病。疾控中心流行病科副科长陈茂余分析说,之所以出现显著增多,主要是由于江门自1999年开始有H IV报告,且1999年在全市有H IV聚集性疫情,而经过十年的感染期,到目前有较多的感染者发病死亡。
梅毒发病首超乙肝
据介绍,甲乙类传染病主要分为肠道传染、呼吸道传染、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血源及性传播传染四种。
在肠道传染方面,自2002年以来,江门发病主要以戊肝、肝炎(未分型)、甲肝和痢疾为主,但发病水平都较低,从2006年至今,已4年无霍乱病例发生。而在呼吸道传染病上,从2004年开始逐年上升。2009年成为近20年来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的高峰。疾控部门表示,呼吸道传染病近6年来每年增加主要原因是肺结核近年发病在逐年增多,且2009年江门也报告了669例甲型H 1N 1流感病例。据了解,近年来江门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数占甲乙类传染病总数的46%左右,而近两年其发病数已赶上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
近4年来,江门全市的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抬头较快,以梅毒、乙肝、淋病、丙肝为主。2009年梅毒首次发病数超过乙肝,居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发病数之首。梅毒从20年前年发病低于10例,逐渐上升到2009年的1900例,上升较快;而丙肝近8年也呈逐年上升之势。
今年7人死于狂犬病
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仅占(甲乙类传染病)总数的0.2%左右。近8年来,江门已无登革热疫情报告。不过值得关注的是,狂犬病疫情逐年递增,从2005年全市出现本地感染病例,到2009年报告狂犬病死亡病例已达35例。特别是今年以来,已报告7例死亡病例。据疾控部门介绍,在近5年内江门的狂犬病疫区不断扩大,从原来的一个县市,扩大到目前的3个县市(台山、恩平和开平),并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陈茂余表示,其中原因主要包括疫点无法做到净化、卫生宣教以及农民意识没到位。陈茂余说,农村居民对狂犬病的预防存在麻痹心理,犬伤后没有及时处理伤口和注射狂犬病疫苗。“特别是昂贵的狂犬疫苗费用,吓退了很多农民,被咬之后根本没有重视。”
手足口病例数量最多
南都记者在疾控部门提供的传染病疫情分析表中留意到,近十年来江门发生过的重大传染病主要包括SA R S、霍乱、手足口病、狂犬病以及甲型H 1N 1流感。其中,手足口病成为头号传染选手。
以2009年为例,全市的甲型H 1N 1流感为669例,而手足口病却达到3977例。仅2010年上半年,江门全市的手足口病高达4858例。江门疾控部门表示,手足口病疫情之所以这么活跃,主要是受全球和全国大环境的影响,特别是今年上半年,手足口病发病数和重症数都较往年增多,疾控部门在上半年就处理了6起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陈茂余表示,虽然手足口病目前已经下降到一个平稳的发病水平,但今年9-10月,仍将会有一个小高峰。
● 近十年的重大传染病
2001和2002年共报告5例霍乱病例,无死亡;
2001报告48例登革热病例;
2003年报告48例SA RS病例,死亡5例;
2005报告1例霍乱病例;
2006年报告1例人感染猪链球菌病例;
2008年、2009年和2010年上半年分别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648例、3977例和4858例;
2009年报告甲型H 1N 1流感669例;
2005-2010年报告狂犬病病例42例。
下半年疫情预测
狂犬病 压力大
1.霍乱
趋势预测:下半年江门仍有可能出现霍乱疫情,但以散发为主。
防控措施:就卫生机构而言,建议加强腹泻病门诊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加强肠道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就市民而言,注意个人卫生,饭前饭后洗手;不吃生冷食物,生、熟食物分开储存,分开处理,比如切菜时,一定要洗刀具和砧板;不要在无证小地摊吃东西;江门濒临南海,海水产品作为沿海地区人们的重要饮食之一,如果食物烹饪不熟,很容易引起感染。所以吃海鲜一定要煮熟。
2.甲型H1N1流感、季节性流感
趋势预测:下半年会出现小范围局部的季节性流感暴发,甲型H 1N 1流感出现暴发的可能性小。
防控措施:卫生机构要继续做好流感样病例监测和病原学监测工作,及早发现流感活动异常增高,密切监测病毒变异情况。在10月份季节性流感疫苗上市后,积极发动广大人群做好流感疫苗的接种工作。建议市民学习甲流防控知识,打疫苗。
3.手足口病
趋势预测:下半年会下降到一个平稳的发病水平,不会有较大的波动,但仍有可能出现局部的暴发疫情和重症病例。
防控措施:卫生机构继续做好病原学监测,加强聚集性病例的调查和处置,加强对重点场所、重点人群手足口病的健康教育工作。市民要学习基本的防控常识。
4.狂犬病
趋势预测:根据目前狂犬病的流行状况,预计下半年仍会有多例狂犬病病例发生。
防控措施:建议政府想方设法减轻群众注射狂犬病疫苗的费用负担。卫生宣教工作深入到最底层,使每村、每户、每人都知晓狂犬病的预防知识。市民尽量不要养狗,即使养也要圈养,并给狗只打预防针;遇到流浪狗一定要及时躲避,千万不能接触或逗狗;万一被咬伤,须马上去医院治疗,打狂犬疫苗。
■ 会议传真
珠中江疫情
一小时内互通
据了解,《珠中江三市卫生应急合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已拟定完毕并将在近期内正式实施,合作范围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通报、重点传染病疫情监测预警信息交流、卫生应急资源共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协同应对、应急培训和联合演练5大方面。
江门疾控中心表示,与邻近地区疫情信息的互通工作在2009年的“甲流”流行期间表现得最充分,当时“协查函”在各地间频繁相互传递。特别是江门和中山市之间的互动较多,因为历史上中山古镇的居民喜欢到江门中心医院看病,去年中心医院接诊不少古镇来的流感样病例,许多被确诊为“甲流”病例,因此去年疾控中心多次向中山市疾控中心发“协查函”,两地信息沟通顺畅,为共同控制“甲流”疫情起到很大的帮助。
按照方案表述,三地卫生局应急办在接到涉及或有可能影响他方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并予以确认后,应在1小时内通报其他市卫生局应急办,相关市卫生局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结束后应将有关信息反馈至发出通报的市卫生局。而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点传染病疫情监测预警信息定期交流机制,则要求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定期对本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点传染病疫情进行监测、预警和分析,并保证每季度交流一次。
此外,方案还提出,各市卫生局要建立卫生应急装备、应急物资、救援队伍和应急专家等数据库,三方共享信息,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根据事发地市卫生局的需求,合作方在应急装备、应急物资、救援队伍和应急专家等方面给予相应支援,事后根据双方协商,按照实际发生费用进行结算,支付相关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