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最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两份报告:美国科学家从艾滋病毒感染者血中发现了两种艾滋病病毒抗体,其中最强的可以使91%的艾滋病病毒毒株失活,比目前为止发现的任何艾滋病(AIDS)抗体都要有效。
领衔此项发现的科学家之一就是武大校友1989届学生周同庆。周同庆1989年毕业于武大生物系,1995年在中科院获得博士学位后,赴美做博士后研究,2001年进入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疫苗研究中心从事艾滋病疫苗的研究工作。
据介绍,艾滋病毒要感染人体细胞,其表面蛋白质必须首先和人体免疫细胞上的一种叫CD4的受体分子结合。感染人体后的艾滋病毒在人体内不断发生基因突变,从而逃避人体免疫系统的监视。周同庆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尽管艾滋病毒千变万化,但它们用来与CD4受体分子结合的最初位点是基本不变的。这个位点正是艾滋病毒的“罩门”。
周同庆说,这一发现对正在研制的艾滋病疫苗是一个重大突破。而根据这种抗体开发出疫苗用于人体试验,还需要3到5年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