敞开的国门,快速发展的外贸经济,带来的不仅仅是财气和人气……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跨境流动的严峻形势使得中国和周边邻国必须携手努力,共建边境防艾“长城”。
今年4月底,蒙古国红十字会、扎门乌德市和东戈壁省红十字会人员与内蒙古自治区二连浩特市红十字会人员一起在二连浩特市联合开展艾滋病预防工作。
二连浩特是中国对蒙古国最大的口岸,年出入境人数超过150万人次。总人口近10万,但流动人口占1/3多,其中不少为蒙古国、俄罗斯公民。2002年至2008年,二连浩特市从出入境人员中先后检测出11例艾滋病毒感染者。
中蒙两国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在二连浩特市胡古吉勒社区举办了预防艾滋病培训班,60余名娱乐场所业主及工作人员参加。两国红十字会人员还就进一步加强防治艾滋病合作等方面达成一致。
与此同时,云南省河口县与相邻的越南老街市就共建边境卫生联防联控合作长效机制进行了新一轮的会谈,对下一阶段艾滋病防治、疟疾防控等方面的合作工作进行了交流与安排。
不久前,中国政府出台出入境新规:不再禁止患有艾滋病的外国人入境。
“这对中国防治艾滋病工作增加了新的挑战。”内蒙古社会科学院首席研究员潘照东说,“中国与邻国有必要进一步加强防治艾滋病的合作。”
中国有14个陆上邻国。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日渐深入,经贸快速发展,边境口岸地区出入境人数和流动人口持续增长,艾滋病防治任务十分艰巨。
与越南、老挝、缅甸等国接壤的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分别排在中国各省份的第一、二位。两省区累计报告的病例数占中国累计总报告病例数的1/3多。
近年来,在防治艾滋病领域,中国与东盟邻国加强了合作,并初显成效。目前,云南省边境防艾体系主要是以云南边境城市和接壤的他国边境城市签订跨境地区防治艾滋病合作规划,双方通过政策保障、技术支持、非政府组织参与、人力资源开发等策略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在跨境地区形成防治艾滋病的良好氛围,提高跨境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最终使艾滋病流行在跨境地区得到一定的控制。
合作双方每年轮流组织跨境地区艾滋病防治合作会谈,在双边口岸地区合作组织开展多形式的防治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制定在跨境地区合作开展防治艾滋病的行为干预措施等。
2010年是《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的收官之年。到2010年把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控制在150万人以内的计划总目标,有望实现。
自中国1985年首次报告艾滋病病例以来,截至2009年10月31日,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319877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