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2日

艾滋病母婴阻断 顺德已有16例

  • 南方都市报
  • 系统管理员
  • 2013-12-20 19:24:42
<p></p>

 

 
<p></p>

 

 

 

    如果经过有效的艾滋病母婴阻断,HIV孕产妇感染者传给婴儿的几率,将由30%多降低到7%左右。——— 顺德区妇幼保健院预防保健科医生郭惠荧

    南都讯“为什么很关注这一块?这关系到下一代。”11月下旬,顺德区妇幼保健院举办《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阻断技术暨出生缺陷干预》培训班,该医院预防保健科医生郭惠荧如此阐释举办意义。来自顺德区16家医疗机构的74名产科、儿保医生以及“三病阻断”项目负责人,参与了培训。作为“三病阻断”中影响力最大的艾滋病母婴阻断,区妇幼保健院2010年就开始承担管理。郭惠荧说,如果经过有效的艾滋病母婴阻断,H IV孕产妇感染者传给婴儿的几率,将由30%多降低到7%左右,但这一工作仍任重道远。

    跟踪:从怀孕到孩子出生18个月

    目前,区妇幼保健院负责全区艾滋病母婴阻断的组织实施、人员培训、信息管理及咨询等工作。如果一名孕产妇被确诊感染了H IV病毒,而她又有生育意愿,那么在从怀孕到分娩整个期间,郭医生和她的同事都要对其跟踪,包括指导首诊医院对孕产妇提供咨询和随访,督促首诊医院定期填写信息报告,将孕产妇转介到定点收治医院等。而对婴儿则要追踪到18个月龄。

    这些工作,在2010年以前属于区疾控中心,该中心统一负责全区H IV感染者的管理和服务工作。2010年,区疾控中心将艾滋病母婴阻断这一工作移交给了区妇幼保健院。

    “2012年开始,顺德区正式下发艾滋病、梅毒、乙肝三病整合阻断的文件,后面两个也纳入我们的管理。”郭惠荧说。而在区妇幼保健院业务指导下,全区所有镇街医院在内的16家医疗机构承担初筛,随访与检测,信息报告和管理等。

    数据:顺德已实施16例母婴阻断

    近年来,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比例逐渐降低。根据国家卫计委公布的数据,今年1-9月,新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中,经母婴传播的为0 .9%,在三大传播途径中排序最末。这和顺德数据基本吻合。截至今年11月30日,顺德累计报告H 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达到779例,其中性传播占所有传播途径中80%以上,母婴传播和吸毒传播加起来不到20%。

    不过专家认为,比例下降并不意味着绝对数字的下降,何况统计本身也有一定局限,因为许多感染者分娩之后,都不知道自己此前已感染。

    “目前实际接触到的案例不多,从20 10年以来,一共16例母婴阻断对象,其中7个小孩H IV抗体检测阴性;2例失访;剩下7例中,有6例未到12月龄的初筛时间,有1例初筛阳性,但还没到18月龄复查期限,尚不能判断。”郭医生介绍,只有到18月龄复查时仍显示阳性,才能判断儿童感染。

    区疾控中心疾病防控科副主任曹富鹏对此解释,分娩时,母体H IV病毒抗体一般都会通过血液携带到婴儿体内,病毒则不一定。而根据临床数据,12月龄时婴儿体内抗体还有部分,18月龄时基本没有了。“因此发现抗体,并不能说明就一定携带病毒。”

    曹富鹏介绍,对女性感染者和患者来说,疾控中心首要原则是建议她不要孩子,但现实是,许多人思考再三决定还是要,原因一是年纪大了,二是一部分人愿意冒险。但不管何种情况,母体越早发现H IV病毒,越有利于早介入阻断,其效果就越好。但郭惠荧称,临床发现,在接受阻断的对象中,超过3成是临产时才发现母体感染的,这给阻断的实施带来被动。

    感染

    母婴传播的三个时期

    H IV母婴传播的几率约为30%,那么孕产妇如何将病毒携带到婴儿体内?根据目前医学研究,主要发生在产前、产时和产后。

    ●产前

    即宫内传播,主要因为病毒直接感染绒毛膜细胞或者病毒通过破损胎盘缺口直接进入胎儿循环造成,传播率的高低取决于孕母感染艾滋病的发展阶段和免疫功能状况。

    有研究资料显示:25%到38%的艾滋病母婴传播为宫内传播所致。

    ●分娩

    胎儿通过产道时,接触到含有病毒的血液、羊水或者阴道分泌物而造成感染。目前认为是感染危险性比较大的一个环节。

    ●产后

    H IV病毒有通过母乳感染婴儿可能。对这一途径,已有众多临床专家提醒:提倡人工喂养,切记不能母乳和奶粉混合喂,因为有依据表明,这种喂养方式会破坏婴儿胃肠黏膜,从而增加感染风险。

    阻断

    妊娠14周后服药

    负责母婴阻断技术实施的是区第一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据该科医生何杰雄介绍,整个艾滋病治疗包括母婴阻断在内,都有相应规范。

    ●治疗方案:2012年6月卫生部出版的《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品治疗手册》。该方案依据美国规范并结合我国国情制订。

    ●常用药物(由国家免费提供):齐多夫定(AZT)、柰韦拉平(N V P)、拉米夫定(3T C )、依非韦(EFV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克力芝)(LPV /r)。针对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组合。这些抗病毒药物都有一些常见副作用,例如头痛、头昏、失眠、呕吐等,因此服药后按规定复查必不可少。

    ●母婴治疗:

    ★母亲:从妊娠14周开始服药,如人工喂养一直到分娩结束停止用药。为何是14周这个节点?何医生解释,从理论研究角度讲,此时胎盘有老化趋势,病毒容易进入。

    ★婴儿:出生后6-12小时开始服用,持续4至6周。

    ●成效判断:对婴儿进行两次筛查,分别是初筛(12月龄)、复查(18月龄)。如复查为阴性,则表明艾滋病阻断取得成功。

    延伸

    “很多母亲没意识到危害,懵懵懂懂”

    艾滋病母婴阻断的目的是降低婴儿的艾滋病感染率。但这一医疗项目的背后,是可能存在的庞大产孕妇H IV携带者群体。

    截至2013年11月30日,顺德累计报告H 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779例,其中男女比例为2.93:1,由此换算女性人数接近200人。这还不包括相当一部分尚未发现已感染的女性。项目专家认为,虽然近年来,H IV母婴传播总体有下降,但这个数据说明,若对此重视不够,下一代人群的感染仍将面临巨大风险。

    在负责该项目的郭惠荧看来,要彻底切断母婴感染有两个重要课题要做。其一就是尽早筛查,目前顺德区对孕产妇实行免费孕产检,其中内容之一就是艾滋病的检测,但这一举措并不能实现全覆盖,不符合计生条件的人可能拿不到;其二是对母婴阻断的有效实施,目前,省、区各级部门每年都对这块内容进行培训,但这有一个过程,“面对基层医院的一线医护人员,100多页的管理方案看都看晕,执行起来还有一些困难。”

    但不管是哪个环节,都需要对象群体的关注和重视。郭医生为经常接触到的一些案例困扰,“很多母亲都没意识到危害,懵懵懂懂。”她提到去年,一位30岁左右的产妇,吃完药生完孩子后就再也没出现,她本人一直联系不上,一开始还能联系到她婆婆,后来婆婆也联系不上了,对小孩的复查无法进行。“她婆婆有一次在电话中说,她产检发现感染,当时连老公都没有告诉。”

    在专家们看来,对保健人群和孕产妇进行艾滋病检测,同时慎重对待感染者的母婴传播问题,必须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和共识。

    采写:南都记者 李祖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