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上午举行的北京市疾病控制工作会上获悉,今年本市将开展肺癌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及人群碘营养状况与甲状腺疾病关系的专项调查,继续开展北京市空气环境PM2.5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监测,全市实现艾滋病筛查-CD4检测全覆盖。去年,本市接受治疗的艾滋病病人病死率已降至0.25%,超过了发达国家1%的治疗水平。
2014
筛查心脑血管病和肺癌
今年,北京市将继续强化慢病防治体系建设和系统化设计,立足早期预防和干预,降低慢病危险因素的影响。其中,继续开展血脂异常等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和肺癌等重点癌症的筛查、干预和治疗工作,同时开展肺癌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及人群碘营养状况与甲状腺疾病关系的专项调查。
北京市卫生计生委疾控处谢辉处长表示,肺癌是北京近年来的第一大癌种,今年希望通过对肺癌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对于肺癌的早期、晚期等典型人群调研之后,对肺癌掌握更为基本、详尽的了解,对于未来肺癌的防治具有重要作用。
今年本市还将继续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和支持性环境建设,实施国家营养纲要,提高市民营养素质。谢辉介绍,最重要的是培养市民对健康进行自我管理的习惯,从推行大范围的免费筛查,到推动市民掌握健康保健知识。
监测PM2.5影响
今年北京将继续推进环境卫生、学校卫生、职业卫生、放射卫生工作,确保群众身体健康。继续开展北京市空气环境PM2.5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监测工作。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范职业病诊断鉴定工作,做好重金属污染防治和重点职业病哨点监测,开展职业健康风险评估。
制定视力不良警示标准
就学生群体而言,今年要做好学生常见病防控工作,制定《北京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警示工作方案和警示级别标准》,指导学校实施视力不良分级管理和警示工作;出台《北京市中小学校健康膳食指引》,开展北京市中小学校“营”在校园健康促进行动,促进学生获得均衡膳食和合理营养;进一步完善健康促进学校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修订健康促进学校标准,开展新一轮健促校创建和验收工作。
城六区艾滋病筛查确证全覆盖
今年北京市将探索艾滋病防控工作模式,建立并完善基层早期干预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实验室检测网络,实现艾滋病相关检测服务的“全覆盖”,城六区及通州区实现筛查-确证-CD4检测全覆盖,其他区县实现筛查-CD4检测全覆盖;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建立政府购买服务防控艾滋病的工作机制,并将社会组织开展艾滋病防控工作作为卫生系统推动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工作试点。
建全国首家呼吸道病原数据库
今年,为了进一步加强新发传染病防控技术研究,将加强技术储备,提升新发传染病防控能力;建立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监测网络,提高传染病监测预警能力;研究建立新形势下的传染病联防联控的工作机制,着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同时,将建成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监测网络,即对于各种呼吸道的感染病原进行一个类似“数据库”的技术储备。
谢辉说,“面对突发的呼吸道传染病,我们目前的工作主要是进行筛查和排除,比如说,一个疾病发生了,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后判断,这不是甲流,不是H7N9,但是至于这个病到底是什么,我们还没法作出准确的判断,监测网络的建成,就是为了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疫苗不良反应赔偿引入商业保险
根据新出现的疾病预防控制形势,研究调整北京地区免疫策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今年北京市将探索建立第三方接种率调查评估工作模式,探索在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中全程引入商业保险(放心保)补偿机制,开展商业化(保险)试点工作。
谢辉介绍,北京市为新生儿推行十余种疫苗,但是接种疫苗后的孩子,虽然概率极低,但也不排除会出现严重异常反应的情况。“比如说,吃了糖丸之后,有的孩子会由于自身免疫的关系,患小儿麻痹症。这个概率可能只有几百万分之一,但是一旦出现,将会对孩子家庭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就这个问题,无论是医疗机构还是疫苗接种方,都没有过错,我们不能为了这个极低的概率,去推翻整个免疫接种体系;但是对于不幸的家庭,也得作出相应的补偿。”
据了解,目前针对接种疫苗出现损害的家庭具体实行一系列的补偿办法,但是由于误工日等各项单据的审核并非医疗机构的专长,因此,有望在2014年推出政府购买第三方的“审核”服务,即引入拥有审核专业特长的机构,对受害家庭进行单据等的审核,具体赔付继续由政府承担,以此提高办公效率。不过,该做法的推行,还需进一步的细化和研究。
今年还将继续加强脊灰监测工作,加速麻疹消除进程,有效预防并控制疫苗针对传染病的发生;继续做好外来务工人员流脑疫苗、麻疹疫苗接种工作。实施对儿童建册、查漏工作的第三方评估,减少免疫空白儿童,维持免疫规划疫苗高接种率。
2013
传染病发病率
下降8.28%
2013年北京市报告各类传染病例117875例,报告发病率569.64/10万,比上年下降8.28%。其中甲乙类传染病例32254例,报告发病率155.87/10万,比上年下降10.65%;丙类传染病例85621例,报告发病率413.77/10万,比上年下降7.36%。各剂次疫苗接种率达到99%以上,已连续29年维持无脊灰状态,18年无白喉病例报告。
艾滋病治疗
病死率降至0.25%
在艾滋病防控方面,在过去的一年中,221家艾滋病检测机构共完成了352.9万人次的检测,确保实现“早检测、早治疗”。率先在全国实现了血液100%核酸检测,降低血液传播艾滋病的风险。
通过开展社区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和清洁针具交换工作,经静脉吸毒感染的人数已从2007年的382例下降至2013年的89例。
符合治疗标准的感染者和病人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比例,目前已达94.6%,接受治疗的病人病死率已降至0.25%,超过了发达国家1%的治疗水平。
本报记者 牛伟坤 J191
传染病报告
麻疹手足口病
发病数猛增
本报讯(记者贾晓宏 牛伟坤)市疾控中心上午通报,2014年第一季度,全市报告麻疹722例,较去年同期上升574.77%,麻疹疫情防控将面临比较严峻挑战。今年3月全市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393例,比去年同期上升97.03%。
第一季度,肠道传染病报告发病数平稳。其中主要是痢疾,报告1150例,占肠道传染病的88.73%。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邓瑛介绍说,随着天气转暖,北京市的肠道传染病将进入发病高峰,尤其是一所小学出现了因为诺如病毒造成的群体性呕吐、腹泻疫情,提示今年的肠道传染病流行高峰有可能提前到来。
一季度,全市共报告手足口病1932例。从手足口病每周报告病例数总体趋势上看,较前两年有所升高,尤其进入3月份以来,发病水平明显高于前两年同期水平,主要发病人群仍旧是散居儿童(占55%)。
根据监测资料显示,手足口病有间隔2至3年的周期性流行的现象。利用本市2010年以来的发病数据,对2014年手足口病发病数进行预测,今年本市发病数将高于2013年度,接近2012年度发病水平。同时,以往疫情较少的区域,由于儿童免疫水平较低,也可能出现暴发疫情。
手足口病高发人群为5岁以下儿童,患儿主要集中在城乡结合部。根据手足口病的流行规律,每年4月手足口病发病数逐渐上升,5至7月进入高峰期。疾控部门表示,随着发病高峰的到来,不排除出现死亡病例报告的可能性。疾控部门提醒家长,尽量少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当孩子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时,尽快到正规医疗机构就医。J146 J191
肺结核梅毒等
发病率居前
本报讯(记者牛伟坤)市疾控中心上午通报,2014年第一季度,全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5种18099例,死亡52例。
一季度,甲类传染病无病例报告;乙类传染病报告17种7055例,比去年同期(6713例)上升5.09%,死亡48例;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肺结核1828例(占25.91%)、梅毒1260例(占17.86%)、病毒性肝炎1173例(占16.63%)、痢疾1150例(占16.30%)和麻疹722例(占10.23%),共占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的86.93%。
丙类传染病报告8种11044例,比去年同期(8287例)上升33.27%,死亡4例,居前3位的病种依次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4413例(占39.96%)、流行性感冒4178例(占37.83%)和手足口病1932例(占17.49%),共占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的95.28%。J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