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珍在检查液体
提起传染病,许多人都会紧张,对传染病患者也是避之不及,市四医院杂病科的护士长王永珍却用真情守护着每一位传染病患者。
9年前,市四医院建起了一个特殊的 “家”, 这个家收留的都是艾滋病患者,王永珍是第一个报名来艾滋病区的护士。“当时主动要求来这里,老公说我活腻了。其实,艾滋病毒是敌人,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却是我们的朋友。”快人快语的王永珍笑着说。
在艾滋病区,一些收治的患者没人来探视、看护。为了减少他们的孤独感,王永珍带领全病区护士为艾滋病患者喂饭、穿衣、清便,为患者保守疾病秘密。一位新疆籍艾滋病晚期女患者,在生命最后一刻,是王永珍和一名护士为她洗了脸、手和脚,从里到外换了新衣服。这位患者紧紧攥着王永珍的手,眼里滑落感激的泪滴。还有一次,公安系统送来一名股骨骨折的四川籍艾滋病患者。怕患者营养不良伤腿愈合慢,王永珍每天从食堂买来荤素搭配的饭菜;为了他排尿方便,王永珍找来可乐饮料瓶,下班时放在患者床边。后来医院派医护人员送患者回四川时,王永珍还特意为他准备了新被褥、床单等物品。这位患者哭着说:“多少年了我没感受到亲情的温暖。”
王永珍坦言,看到病人痛苦、失落、迷茫时,根本不会顾及自己会被传染。“由于经常接触一些被污染的物品,我们必须注重自我保护,但我们从不当着病人的面去做。即使摸过病人的污染物,也不会在他们面前立即洗手,否则病人和我们就会有距离。”一位患者给医护人员拿来自家种的杏,担心大夫们不会吃,一直在门外徘徊。王永珍看到后从他怀里拿过两个在水龙头下洗洗吃了,别人也效仿起来,这位患者激动得第二天又从家里拿来一大袋苹果。许多在这里接受治疗的艾滋病患者出院后,还和王永珍保持着亲人一样的联系。
王永珍工作的病区还承担着其他传染病的救治工作,由于其他传染病以儿童较多,病区又专门开设了传染病儿科专区,至今已收治2000多名患者。有个出生仅9天的先天梅毒患儿,眼睛和鼻腔分泌物糊了一脸,再加上头皮和面部皮疹,看着都瘆人。皮肤梅毒传染性强,王永珍首当其冲护理患儿,并鼓励护士们不要怕,嘱咐她们不能歧视患儿家长。为了能让患儿接受长效青霉素治疗,她潜心研究注射部位和方法,最终成功为患儿完成注射疗程,患儿的家属由衷地说:“感谢你们的敬业、理解和尊重。”
采访中,说起家人,王永珍的脸上写满了愧疚。“女儿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自己用微波炉热饭。”她说,丈夫和孩子是最支持她的人,也是她最觉得亏欠的人。“每一个护士背后都有默默奉献的家属,如果说我们是前线的战士,他们就是我们坚强的后方。”
来源:大同晚报
链接:http://npaper.dtnews.cn/SimpleShow.aspx?id=42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