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艾滋病罪犯重获新生
- 南方日报
- 雷雨
- 2014-06-30 12:09:19
今年“广东青年五四奖章”获奖集体中,有这样一个特殊的团队,他们平均年龄不足34岁,面临着艾滋病职业暴露危险,承受着来自家庭与社会的压力,却在高墙里谱写了一曲温暖动人的青春之歌。他们就是乐昌监狱艾滋病罪犯专管监区的52名警察。
开心的时候贴上笑脸贴,郁闷的时候挂上不高兴的表情,就有干警和你促膝长谈。监仓的墙上挂着一张心情晴雨表,罪犯用表情贴反映自己的心情,干警则根据晴雨表了解罪犯情况并进行“私人订制”的管制。
这是乐昌监狱艾滋病罪犯专管监区人性化管理的一个缩影。从自暴自弃、辱骂威胁警察到感恩警察、重燃生活希望,自2009年设立专管监区至今,监区累计收押和教育近600名艾滋病罪犯。监区干警零距离接触、教育管理数百名艾滋病感染罪犯,他们用对生命的尊重、无私的奉献,用真情教育感化着这群心灵长期没有阳光照射的艾滋病罪犯,让艾滋病罪犯在这里获得“第二次生命”。
设身处地为犯人考虑
“我搞死你。”杨某手里拿着磨尖的牙刷,冲着执勤的陈警官叫嚣道。
这是杨某刚进监区时发生的一幕。2008年12月,杨某在东莞某看守所被查出感染艾滋病,不久就被转送至乐昌监狱艾滋病罪犯专管监区。由于缺乏认识,杨某以为自己只能再活两年左右。“刑期比自己的命还长,看不到希望。”杨某回忆道。
破罐子破摔,杨某在进入监区后,不服管不服教、拒绝治疗。他经常与干警起冲突,并煽动其他罪犯打架闹事。那段时间,杨某被关了两次禁闭。“你们别管我,让我自生自灭。”这是杨某经常对干警们说的话。
为了帮助杨某,监区干警陈警官主动找杨某谈话,但是杨某并不接受,只能吃“闭门羹”。“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就像‘哄小孩’一样。”陈警官说,“要让犯人感受到干警会设身处地为犯人考虑。”经过不断地耐心沟通,杨某的思想慢慢有了变化。
“‘你在这里受苦,父母在外面比你更痛苦’,陈警官这句话让我觉醒了,我觉得亲情比什么都重要。”杨某表示现在自己身体状况还不错,“我还有3年多的刑期,现在每天只想着多拿奖励、多减刑,能早点出去回家陪父母,见自己八年没见的儿子。”前不久,杨某还将自己去年攒下的2000元劳动报酬寄回家给儿子当学费。
“在这里没有歧视,很感动。”杨某眼里泛起泪光如是说。
干警既当严父又当慈母
监区长夏海波经常跟同事们讲,“只要用心,你的真心就会换得罪犯的真心。”刚担任监区长的前两个月,他每天都会走进每一个监仓小组,与罪犯聊天、拉家常。每天罪犯开饭时,他都会亲自尝一尝饭菜味道,并主动与伙房沟通,针对艾滋病犯的特殊身体及生理状况适时调整菜谱。
“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警察送犯人回家,广东离四川这么远,将近3000多里。”2012年12月,三名监区警察将四川籍刑释人员秦某送回原籍时,秦某的同村人感叹道。三名监区警察在目睹秦某家徒四壁、遭亲人遗弃、生活极其艰难后,自行凑了一笔钱以供秦某应急,一向沉默寡言的秦某跪下紧紧抱住警察的腿,嚎啕大哭。
从抵触到理解到支持,再到心怀感激,大多艾滋病罪犯在进入监区以后都经历了这样的心理过程。很多犯人出狱后都会打电话回来和干警聊天,不少罪犯省吃俭用给家里寄钱,开始有责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