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名词解释

  • CHAIN
  • weijia
  • 2013-03-26 11:45:13

艾滋病––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缩写AIDS),是人体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HIV,又称艾滋病病毒)所导致的传染病。通俗地讲,艾滋病就是人体的免疫系统被艾滋病病毒破坏,使人体对威胁生命的各种病原体丧失了抵抗能力,从而发生多种感染或肿瘤,最后导致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艾滋病病毒––是一种能生存于人的血液中并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4淋巴细胞作为攻击目标,大量吞噬、破坏T4淋巴细胞,从而使整个人体免疫系统遭到破坏,降低并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导致人体因丧失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从而频繁地感染上各种致病微生物,而且感染的程度也会变得越来越重,最终会因各种复合感染而导致死亡。也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在免疫功能还没有受到严重破坏,没有出现明显临床症状前,被称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艾滋病病人––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免疫系统受到严重破坏,机体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或肿瘤,出现各种严重的综合征,称为艾滋病病人。

艾滋病的传染源––包括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艾滋病病毒存在于感染者的体液和器官组织内,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乳汁、伤口渗出液中含有大量艾滋病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泪液、唾液、汗液、尿、粪便等在不混有血液和炎症渗出液的情况下,没有传染性。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艾滋病病毒主要存于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的体液中,包括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乳汁、伤口渗出液等。任何能引起体液交换的行为,都有传播的可能。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三种:性接触、血液传播及母婴传播。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

经性传播––有些病原体存在于病人的生殖系统粘膜的分泌物内,如男性精液,女性阴道分泌物等,病原体可通过性接触从生殖系统侵入人体使人感染艾滋病。正确使用合格的安全套可以避免同性或异性性交时,发生体液交换,从而能够阻止艾滋病的经性传播。

经血传播––病原体通过血液或血制品进入人体的传播方式。已经发生的经血传播方式主要有共用注射器吸毒,输入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等。

母婴传播––也称为垂直传播,指病原体由上代传至下代,包括①妊娠期:经胎盘传播;②分娩期:围产期传播;③产后期:污染母乳传播给初生婴儿。在没有采用抗艾滋病病毒治疗的情况下,艾滋病病毒母婴传播的可能性为15~30%。目前国内外经验表明,如果采取剖腹产、母亲产时服用抗病毒药、新生儿用抗病毒药、人工喂养等综合措施,可以将母婴传播率降低到2%。

职业暴露––是指工作人员在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或其他工作过程中,被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非胃肠道粘膜,或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它锐器刺破皮肤,而可能受到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常见有医务人员被污染的针刺伤、刀割伤或被带有病毒的体液溅入眼黏膜等情况。

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是指处于以下四种情况的儿童:患有艾滋病的儿童;艾滋病人的遗孤;父母一方因艾滋病去世;父母双方都感染艾滋病但却都健在。他们正承受着父母死亡前和死亡后的痛苦。这些孩子当中许多失学,并且受到社会的歧视。

人体免疫系统––人体内有一个专门用来保护自己,消灭入侵之敌的复杂系统,通常称为免疫系统。免疫系统的功能正常,就能及时消灭侵入体内的致病细菌、病毒等微生物,还能预防肿瘤的发生。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在人体免疫系统的淋巴细胞中生长繁殖,破坏免疫系统,使人体丧失了抗病能力。

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艾滋病进入人体后,可产生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血液中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测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方法,一般要经过两个步骤,首先做初筛试验,如果为阳性,再做确认试验,确认试验阳性才可诊断为艾滋病病毒感染。

窗口期––从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到血液中产生足够量的能用检测方法查出艾滋病病毒抗体之间的这段时期,称为窗口期。在窗口期虽测不到艾滋病病毒抗体,但体内已有艾滋病病毒,因此处于窗口期的感染者同样具有传染性。

潜伏期––人体感染艾滋病病毒后,平均经过7~10年的时间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这段时间称为潜伏期。处于潜伏期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脏器中含有艾滋病病毒,具有传染性,但在外观上与正常人没有区别。

CD4细胞––CD4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一种重要免疫细胞,由于艾滋病病毒的攻击对象是CD4细胞,所以其检测结果对艾滋病治疗效果的判断和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判断有重要作用。正常成人的CD4细胞在500/mm3—1600/mm3之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CD4细胞出现进行性或不规则性下降,标志着免疫系统受到严重损害,当CD4细胞小于200/mm3时,可能发生多种机会性感染或肿瘤。

病毒载量––指血液中艾滋病病毒核酸拷贝数(即病毒数量),反映了病毒的繁殖水平,是检测感染情况、指导治疗、反映疗效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鸡尾酒疗法––又称“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由美籍华裔科学家何大一于1996年提出,是通过三种或三种以上的抗病毒药物联合使用来治疗艾滋病。该疗法的应用可以减少单一用药产生的抗药性,最大限度地抑制病毒的复制,使被破坏的机体免疫功能部分甚至全部恢复,从而延缓病程进展,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机会性感染––是指一些致病力较弱的病原体,在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不能致病,但当人体免疫功能降低时,它们乘虚而入,侵入人体内,导致各种疾病。

肺孢子虫肺炎––又称卡氏肺囊虫肺炎(PCP),是非常重要的机会感染症,也是艾滋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和艾滋病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必须及时诊断、预防和治疗。初期症状由于低氧血症出现进行性呼吸障碍为特征,特别是劳动时出现气喘、呼吸困难、干性咳嗽、发热等症状。

卡波氏肉瘤––是艾滋病常见的继发病和常见死因之一。艾滋病合并卡波氏肉瘤时,其病变迅速扩散,可侵犯全身多种脏器,尤其是肺、消化道和淋巴结,引起胸腔积液、咳血及上消化道出血等。全身可出现斑疹、丘疹及结节,表面平滑、无鳞屑,多见于胸、背部及面部,口腔粘膜内也可发生。

多性伴––同一时期内和两个或两个以上性伴侣保持或发生性关系的称为多性伴。多性伴是传播艾滋病病毒的高危险行为之一,性伴数量越多,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性越大。

哨点监测––在固定地点、固定时间内连续收集特定人群中艾滋病流行状况及相关信息,以获得该地艾滋病流行趋势,并为艾滋病预防控制及效果评估等提供依据的一种快速、简便、经济的流行病学监测方法。

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是指人们在经过咨询后能对艾滋病检测做出明智选择的过程,是自愿和保密的。自愿咨询包括检测前咨询、检测后咨询、预防性咨询、支持性咨询和特殊需求咨询等。通过自愿咨询和检测,不仅可以尽早发现、及时开展抗病毒治疗和预防感染,为受检者(特别是感染者)提供心理支持,而且可以促使受检者减少危险行为,预防艾滋病病毒的传播。

美沙酮替代疗法––对于鸦片类毒品依赖者,通过长期限量口服美沙酮,替代毒品注射,抑制他们对海洛因的渴求和使用海洛因带来的欣快感。同时通过提供心理治疗、健康和就业咨询等社会支持服务,使吸毒者最终摆脱对毒品的依赖,恢复他们的社会功能。

针具交换––注射毒品者将个人使用过的注射器,通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或受过培训的社会工作者、同伴教育者的回收,换取新的注射器,以避免因共用注射器造成艾滋病的传播。

暴露后预防(Post-exposure prophylaxis,PEP) 
暴露后预防是指发生了暴露于艾滋病病毒的意外事件后,为那些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们提供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的一种方法。这种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暴露包括针刺意外事件、与可能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注射针具或发生无保护性交行为等。暴露后预防主要用于临床医生出现可能污染艾滋病病毒血液针具意外刺伤事件后的预防性治疗,需要明确的是由于这些药物由于有很强的毒副作用,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经过数周时间的治疗才能完成。